时装摄影新锐——冯海
1999-06-06
冯海:时装摄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很多,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中国的时装摄影师真的是很幸福的。
FASHION
冯海,28岁。
1991年——1995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读书。
1995年——1997年在国立华侨大学教书。
1998年至今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合办的摄影研究生班学习。
1998年开始时装摄影。
在时装摄影圈,冯海是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这匹马很小,也不很健壮,但却极具竞争力。
冯海读本科学的是服装设计,而且多次入选国际服装设计大赛;读研究生学的是摄影,师从“老外”,在技术上得到了先进而严格的训练。应该说,从他一开始进入时装摄影就已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据说冯海还是个极其刻苦的好学生,班上考试他永远是前几名,在他的宿舍里,从墙壁到床板都贴满了国外的时装摄影图片,只要睁着眼,他就会看到大师们的精彩作品。冯海还是他们班上的小富翁,因为他拍片的“出场费”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线攀升。
我1991年上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的是服装设计。92年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台凤凰205B,开始学摄影,一个老师又借给我一台放大机。刚开始的时候特别不愿意读专业方面的书,喜欢自己摸索,后来才发现一定得读,现在我读的这个研究生我觉得特别重要。
95年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的照片几乎都是我拍的。毕业后,我就去福建华侨大学教书去了,既教摄影也教服装设计。97年,一个老师正式请我回北京拍一本服装设计方面的大型画册,总共拍了20天吧。拍完这本画册,我忽然觉得我应该干这个,原来总觉得自己学的服装设计,摄影只是爱好,现在才发现我更适合干摄影。后来又有了一个机会,我来北京上了美院的摄影研究生,学习之余也开始正式进入时装摄影。我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我有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在各大服装公司,都分布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面,所以打开这个市场对我来说比较容易,也很快。
我接的第一单活是我刚上研究生后的一个月(1998年4月),给“兄弟杯”时装大赛当专职摄影师,报酬也还可以,这是我第一次赚钱的活。逐渐的我发现这一行确实很适合我,而且中国的时装摄影确实很缺好的摄影师,我可以努力干好。而且有一点,我必须赚钱,供我上学,拍时装挣钱相对也更多更容易。
我觉得上大学那段时间自己瞎折腾的经历特别重要,很多很多时间都搁在摄影里了,从布光到拍摄都弄得很熟。另一方面就是我学的是服装设计,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审美情趣都应该说受过很好的训练,这一点可能是我的优势吧。上研究生,对我很有帮助,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帮助。
时装摄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很多,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中国的时装摄影师真的是很幸福的。
我拍的品牌不是很多,因为我在上学,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课堂里面,所以也丢了不少活,这次期末考试就让我损失不少,没办法,学习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毕业以后,我想继续当教师,这样我可以有很多时间拍照片。我不想建自己的影棚,因为那样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商人了。
我拍的品牌上海的最多,我去上海不下15回,有一段时间我每个周末都要去上海。
中国名模我基本上都拍过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冯海懂服装,这样他就更容易与设计师交流。据说冯海还懂化妆,跟模特们也特谈的来……,看样子,唯一的说法就是——冯海是为时装摄影而生的。
工作日志
冯海
4.23.99
……下午5:30分与化妆师壮志一同飞抵上海,直接赶到“逸飞公司”,模特是从大连飞来的辛颖,比我们早到几个小时,正在与设计师王一扬聊天,等我们一道看试装。
这次夏季样本要拍八套服装,也都是精选出来的。我们一边讨论着衣服的长短,一边用别针别上,样衣工立刻去改,因为早已决定请辛颖,所以需改动尺寸的服装很少。
晚上一同吃饭,我拿出在北京准备的草图和一叠参考图片,与王一扬准备好的那一叠图片对了对风格(我们总是分头策划拍摄风格,再合在一处切磋)。
“安静”、“透明”、“清纯”是本季服装与化妆流行的要点,亦是本季图片的既定方针。拍摄场景我们有两个选择:在陈逸飞先生家或是租影棚。明天要再具体勘察勘察。
4.24.99
每一次去陈逸飞先生家都觉得很享受,阳光从透明的穹顶倾泻而下,从二楼直直照到一楼,撒在黄白相间的大理石旋转台阶上,拾阶而上,二楼浅暖灰的地毯有着流线的边缘,我们决定就在这个台阶的上下拍摄所有服装。我提出要求:
(1)制作一块3m×4m的银色反光布;
(2)一块3m×4m的白布
(3)借二只闪光灯带尽可能大的柔光箱。
下午,我们还是按计划去看了两个影棚,一个没有顶灯,依我的经验和习惯,这会很费劲;另一个是拍汽车用的影棚,应有尽有,但它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拍汽车的灯具过大,运动起来并不方便;二是租金太贵。最终我们决定放弃租棚。
晚上,把准备好的Mamiya RB67、测光表、胶卷、宝丽来、三脚架,又检查一遍,准备明天开拍。
傍晚时衣服已送到陈先生家,并再次熨烫好。
4.25.99
早晨6:00起床,就在饭店看着壮志给辛颖化妆。
7:30化妆结束。
8:00与王一扬集合,一同到陈先生家,计划是上午在一楼拍,中午在楼梯上拍,下午在二楼拍——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天气预报是“睛见多云”。
这次拍摄的难度并不大,画面“平”、“直”、“安静”、“柔和中见质感”是前两天讨论的结果,以区别于秋冬流行的“大透视”:广角——长焦极端化的特点。当辛颖问我要什么感觉时,“平时的样子都很好”我说。
相机的两边拉上了昨天准备好的大大的白布和银布,使整个景看来更透明,反差更柔和,这是与小面积的反光板决然不同的。
拍摄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再说什么,辛颖就很自由地投入在这白色的天地里,踌躇着,感受着自己。
我的想法是让她找到这种优裕、松软的感觉,又不让她全部发挥出来,使她始终外于“寻找”的状态,太过发挥难免带来程式化的东西。
中午以后,天阴得很快,我们把两只灯箱架在相机两边,进行尽可能均匀柔和的补光,计算闪光灯与自然光的光比要快而准,因为光线一直在变,到黄昏曝光时间在1秒左右,色温的不同越发明显,但大家看了“保丽来”一至认为“也好”。
一整天,壮志一直在帮我换胶卷和把拍好的卷按顺序编号。
饮料是咖啡。
4.26.99
早晨挑了第一卷和第十二卷去冲,(上、下午拍的各一卷)通常都这样先试冲两卷,尤其是反转片,为调整留点余地。
中午见到冲出的胶卷,跟王一扬一同看过后,决定全部冲下,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下午看见了所有的片子,一切都与设想的十分吻合。大家一同进行了初选,讨论了可能的版式设计,之后的工作统统留给了王一扬。
下午辛颖回了大连,晚上我们回了北京。
盼着样本快些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