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房屋病”
1999-06-05越振斌
越振斌
人们非常关注有害微生物、食物、气候、心理和人文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但却往往忽视生活中一半以上时间所处的“房屋空间环境”这一因素对健康的制约。举不胜举的事例证明,“房屋空间环境”与人体健康休戚相关,不恰当的“房屋空间环境”确实会成为一种致病因素。我们疾呼——
不明智的“装潢”代价沉重
小民一家在对居室进行了一番装潢后,随即搬入了新居。不过3个月光景,小民突然患上了病毒性脑炎,且病情有加剧的趋势:头痛欲裂,畏光如火,3日3夜不吃不喝。小民在迁居前一直没病,想不到迁居后竟然患上了这么严重的疾病。
无独有偶,上海有户居民搬入新装饰的房屋后,出现了咳嗽和流泪等症状,继而发烧转成肺气肿。
据统计,北京每年也发生数百起建筑材料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有关专家认为,以各种矿物质和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制成的装潢材料,内含的钋等物质的半衰期比较长,内含的有毒的苯类、酚类、醛类和酯类等物质的生物毒性指数也比较高,无疑影响着人的免疫功能。近期的一次调查显示,在上海的装潢材料市场上,竟然很少有对人体完全无毒无害的绿色装潢材料或健康型装潢材料。装潢材料中的化学物质对人的危害程度,因人而异。
此外,一般家庭安装的小型空调器,使用时所接受的空气基本上来自空调房自身,室外新鲜空气很少补充进来。空调器中的粗效率过滤装置几乎无法净化空气。这样,导致室内浑浊空气不断循环。
不适宜的居室,常使居住者患上“建筑物综合征”、“建筑物关联症”和“化学物质过敏症”。当人们迁入新装潢的建筑物后,有些人便会莫名其妙地生起病来,出现眼刺激、喉刺激和头痛等症状并很难找出致病的对应污染物;但当患者离开发病现场一段时间后,症状又能戏剧性地缓解,甚至消失,这就是“建筑物综合征”。当人们迁入新装潢的建筑物后,所出现的症状可被明确诊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过敏性肺炎、哮喘和传染性疾病等;可找到致病的对应污染物;患者即使离开发病现场,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这就是“建筑物关联症”。人们长期处于化学物质含量很低的环境中,仍会引起神经、消化和免疫等系统障碍,出现疲劳、恶心、哮喘和皮炎等症状,这就是“化学物质过敏症”。
因此,“健康”才是装潢的第一要义。其实,在居室中不要搞过多的装潢和粉饰,以防“无形杀手”的进攻。即使采用无毒装潢材料进行“画蛇添足”的装修,或许得到的也是“花钱买罪受”的后果。对于不“健康”的装潢材料,千万要拒之门外。装潢时应尽可能采用天然材料或健康材料,不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装潢材料。选用的空调器应具有能送入一定量新鲜空气,并能净化空气的功能,或者在使用空调器时配备空气自净器。加拿大科学家在通风系统内安装了高密度的紫外线灯,基本清除了通风设备表面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大楼内工作人员患“建筑物综合征”的情况明显减少。
看来,装潢上的“西洋化”不等于装潢上的“现代化”;装潢上的“标新立异”不等于装潢上的“创新”;装潢材料的“高贵”不等于居室品位的“高雅”;居住设施的“豪华”不等于居室环境的“优美”。
不合理的“选址”后患无穷
印度某地,接连有好几户人家,患了一种怪病,出现口齿不清、面部发呆、手脚发抖、双目失明和精神错乱等症状,最后全身扭曲惨叫而死。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系汞中毒所致。原来,在这些住房附近,有一家水银温度表厂。该厂环境意识淡薄,对于水银溢出渗入地下这一现象,他们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致使地下水源受到污染。
某市有一市民,状告该市电力部门。原因是9年前竖在他家门前的22万伏高压线所产生的电磁波,导致他家4口人患了不同程度的神经疾病。
居处适宜身安泰,环境和谐健康来。人们最重要的活动空间或许就是房屋。房屋,说到底,是一个空间环境;建筑师进行房屋创作,说到底,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人们对这个空间环境的方方面面的需求,说到底,是围绕着“健康”。而房屋的选址,一定要选择在与环境协调、与自然交融的地方,千万不可大意,否则后患无穷。
据初步分析,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的因子大致有:光照度(包括不可见光)、色彩、景观(包括绿化状况)、声(包括不可闻声)、空气品质、水质、气流、气压、振动(包括无觉振动)、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电磁波和放射线等因素。在房屋选址时,要将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和分析,尽可能趋其利而避其不利,选好居住的一方空间。比如,有的地方地下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会向地面发出射线而损害人体健康,这样的地方应绝对禁止建筑住宅。同样,在噪光、噪声、化学污染和电磁场强度比较严重的地区,当然也不宜建房安家。
不协调的“陈设”烦恼四起
阿敏已患神经衰弱和失眠数年,虽长年累月服药但仍未见好转。最近,她变得颜面红润,神情气爽,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种病恹恹的无精打采的模样。阿敏高兴地说,她的身体好转,多亏调整了“房屋空间环境”中的“陈设”。
阿敏原来的居室,比较阴暗潮湿,布置得也比较杂乱和拥挤。房间里装饰了“吊顶”,使房屋“净高”降低,室内外空气流通变差。居室的外门窗密闭性不好,室外的噪声、臭气、尘埃、飞虫和脏物等不时从门窗的缝隙中进入。居室的墙角受潮生霉,滋生着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床的上面墙体上悬挂了一个像框和一个吊柜,让人有一种上面的物品随时可能会砸下来的不安心理。卧室的窗帘透明度高,夜间窗外的光亮和清晨的阳光常常干扰睡眠。居室内的家具脚下未垫“减振垫层”,每当附近存在振动源时,家具会有振动感。
这样的居室空间环境,不免让人产生一种窒息感和压抑感。阿敏由于在家时间较多,情绪易受环境影响,久而久之患了病。
后来,阿敏因地制宜地对“房屋空间环境”进行科学调整。她拆除了居室里的吊顶;增强了外门窗的密闭性;在受潮发霉的墙体上涂了抗渗液,使墙面形成无色透明的防水胶膜层;搬走了床上的像框和吊柜;加厚了卧室窗帘;家具脚下垫上了“减振垫层”;清除了很少使用的家具和杂物……这些看似简单的变动,却使阿敏的居室变得合理和雅致,显得宽敞明亮, 弥补了先前的缺憾,初步营造了一种人与环境协调和交融的氛围。阿敏感到轻松和舒畅,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状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