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手》之后的牵手

1999-06-05

电影画刊 1999年8期
关键词:牵手第三者婚姻

● 爱情是一盏生命的灯,婚姻是给它支付的电费。

——一位网友

●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生的一世艰难、困苦。

——高尔基

●南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平平淡淡的一些人平平淡淡的一些事却很吸引人,搞得我们天天到八点就得坐到那看,确实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但从医学的角度讲有很多失误。比如将外用麻醉药错用,导致何涛的死亡。我干了几十年医没见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犯的错误!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失真,说明编导起码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江医生模样顺顺的但眼神不对,病态!我们外科医生都是生龙活虎的,工作性质锻炼得他们根本就不能那么沉郁。有天大的问题一上手术台把什么都忘了。

●王余平(护士长):我的家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看《牵手》时,好几个地方我都哭了。王纯后来退出了。对社会上的第三者插足现象,这样写有教育意义。

●俞飞鸿(王纯的扮演者):

当我接到这个本子后,就非常喜欢王纯这个角色。首先她是个健康活泼向上的青年。一开始我就没有先把她定位成第三者然后再去塑造人物。她刚刚大学毕业,对生活对事业充满着憧憬,希望在北京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她仰慕的男人,恰巧又是个有妇之夫。所有这一切错综复杂的事情之后,使她成了第三者。第三者的形象是一个结果并不是她的初衷。因为生活是复杂的,人也是多面化的,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其中有的可能作了一些他最初都未曾预料的事,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生活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感情是很难说清楚的,人的情感往往是真诚的自然流露,所以我觉得不能用绝对的对与错来评判第三者这个现象。剧中也可以看到不是因为王纯的出现引出了他们婚姻的破裂,而是他们的婚姻已经出现问题,使得一方有空间去容纳另一个人。所以也应该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评判事情本身。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判断剧中人行为的对错。如果有人从王纯身上体味到自己将来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学会处理,并将后果杜绝在事情发生之前,那对我们来说,将是件挺欣慰的事。

●张建民(主治医师):这部戏不是个很新鲜的故事,至少没有很超前的东西。但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和关注,实际上是对婚外恋的争论。不同层次不同处境的人对婚外恋各有各的看法。女性爱看,因为她们在这场争论中各有各的角度。如果你是个婚姻保守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太合自己的意。《牵手》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把都市里的爱情处理得比较复杂曲折。一般人生活都比较单调,矛盾冲突感情纠葛就很吸引他们。这是收视率比较高的原因吧。

●蒋雯丽(夏晓雪的扮演者):

《牵手》播映后反响很大,观众非常热情,引起大家广泛地对自身进行思考。其实我自己跟夏晓雪的经历是很不一样的,演戏时也没有想那么多。我们演员更多是从角色考虑而不是从自身去考虑。这一点和观众的着眼点不一样。观众其所以被感动,是因为从戏里看到了自己。《牵手》很可贵的一点是,像夏晓雪这样的女人,在经历了种种苦难和失败后应该回过头来审视自己,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包括在家庭和社会当中。记得在最后一集里,晓雪有一段内心独白,导演很信任我让我自己写。如果晓雪没有那一番醒悟,匆忙再作一个决定,很可能又是一个误区。我觉得女人不能仅仅有家庭就满足了,因为你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当你在家庭之外有自己一份空间又做得比较得心应手,你自身的精神状态也就不一样了。当然这还得有一个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生活中不甘平庸。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哪怕是为了你的家庭也应该想一想。女人仅仅用家庭来束缚住男人而对自身没有一种要求,单靠一纸契约维持婚姻我觉得是挺难的。为什么有的丈夫总看到别人的老婆好,因为他看到了人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实每个人都很希望自己身边的爱人能给你一些生活的动力而不像死水一潭,这样也越活越有味道。如果你一天到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唠唠叨叨,那彼此势必会觉得很乏味。夫妻间一定要多多沟通,俩人在精神世界感情世界上最好是对等的,这样的话,丈夫会觉得妻子很优秀。即便他有了外遇,我觉得现在一些有质量的男人不会仅仅因为第三者年轻漂亮就轻易抛弃自己优秀的妻子。一旦移情也是短暂的,最终他会考虑: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其实男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孩子气,爱自由。钟锐也一样。可晓雪总跟个妈似地管着他。这也是现代社会里很多女性容易犯的毛病。男人有时并不希望妻子完全把自己当孩子,那样他对你就没有女人的感觉了,更是一种母亲的感觉。碰到像王纯那样需要他帮助、怜惜、能让他施展男子汉气的异性,危机就可能出现。这真是女性应该注意的问题。

●宋海棠(副主任技师):人是高等动物,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为什么五、六十年代,一到礼拜六大家也去跳舞,男女搂得紧紧的也没什么事。现在跳舞保持距离了,照样有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我知道为什么,那时管得太严。·人们感情压抑,自己控制自己)我和有些人看法不同,觉得它还是美化了第三者。

●张建民:任何一种积极的感情都可以美化。对待感情问题不能太功利地看待。过得很平和的家庭,因为有了第三者,第三者就应当受到批判?这还是一个很传统的观念才会有这样的结论。以前人们求温饱,注意力都在那上边;现在物质丰富了,精神享受就提到前边,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注重自己的感受,平淡无奇程式化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厌倦,这时候爆发一点情感未尝不可。第三者也分好几等,最高等的是所谓“柏拉图”式的,就是交流而已。这种交流往往产生的是正性作用,激发人对生活态度积极,在事业上求上进,未必都是坏事。总之美化也好丑化也好,生活中是实际存在的。

●李小飞(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就喜欢重新活一回(38岁)。男人么,不甘寂寞,总想制造点小剌激,不然太压抑了。(插话:●什么压抑不压抑的,那是个自我调节问题。●不行!一个家不能老吵架。过不下去就痛痛快快散伙,不然太累!像晓雪和钟锐,我看着都累。●现在的传媒导向也有问题,老报道什么老夫少妻的。●爱情不分年龄么!人家席琳·狄翁就过得挺好。●总有个责任吧,还有种种制约,社会关系的制约。)

●那你们怎么看钟锐?

●李小飞:很有事业心。这种男人在社会上走着走着很多女人就会喜欢。因为成熟的男人比较有内涵,容易进到少女的心里去。少男少女碰撞出来的感情可能就是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情感的份量较轻。有内涵、成熟的人感情比较深沉。钟锐能喜欢王纯,也是因为她有知识不无知,光靠漂亮脸蛋,没用!

●吴若甫(钟锐的扮演者):

首先,我想通过《电影画刊》,真诚地感谢广大观众给予《牵手》、给予钟锐这么多的关注和关爱。真的非常感谢。

《牵手》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它没有过多地粉饰生活,只是再现了变革中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公益性的。它给社会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积极的东西。我特别欣慰的是,很多已婚的人看了之后都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未婚的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今社会,如何提高人的生存价值、生存质量和情感质量;离了婚的反省自己当时一直都在责怪对方如何不好,从钟锐身上真的让我们感悟到创业当初不管多么艰辛坎坷都不能忘记关注家庭并给予家人以关爱;有些女性看了后说,夏晓雪是个好女人,也是社会所提倡的那种,但仅仅做个单一的贤妻良母,在当今社会的家庭里,是无法使自己的婚姻长久健康地保持下去。夫妻间需要理解支持和宽容。(●听说有些观众来信,把对钟锐的指责撒在你身上了,)对,这也是令我很尴尬的事。(●作为旁观者或是一个男人,你怎样看待你所扮演的角色?)钟锐身上有宽容有浪漫还有幽默的一面。最主要的,他是一个极其真实的人,不虚伪。我个人认为这部戏好就好在没有绝对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塑造角色时,我首先没有把钟锐强化成反面形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不会拜倒在金钱、荣誉面前,本身就是当今社会缺少和需要呼唤的品格。不可否认男人在商品大潮中创业,因社会角色不同,碰到的艰难挫折比女性要多得多,所有拼搏中的不愉快都得自己扛起来。钟锐在事业上出现大的滑坡完完全全是不愿自己的科研成果被人家拿去炒房地产或者别的。这种自尊自爱的正义行为回到家本应受到妻子的理解。何况晓雪是一个有文化懂事理的人。他的失误在于太投入他的事业而忽略了对家的关爱、和妻子的沟通,以至于二人生气吵闹打骂,甚至连一台电脑都无处安身。你想,一个男人,深夜被打出家门,抱着电脑找宿……这等于给他们原来的裂痕雪上加霜了。

我个人认为他还是个挺负责的男人,身上有一种文化的东西。除了导演前边说的他觉得对晓雪、王纯都有责任和歉疚,对孩子也是全身心的爱。他和晓雪离婚后,还能很真挚地关注她的感情发展,事业上的成败,包括她家庭里所受的挫败,钟锐都能特别及时地给予关爱和强有力的帮助……

●李小飞:咱们再说说沈五一。我觉得这个人挺虚伪的,不真实。哎,听听高发老师怎么讲吧。

●高发(沈五一的扮演者):

《牵手》是一部主旋律的片子,贴近生活又积极向上。那么它势必有很重要的一点在里边——理想色彩。对沈五一这个人物尤其如此。我认为对理想化的东西夸夸其谈太多了,角色就象在半空吊着落不了地。我对沈五一的处理是:生活中一定要朴实。因为他受过苦,本来就是平民一个。表演时,我抓住一个“情”字。比如有一场戏:他把晓雪叫到家里要证明自己是个正常的男人。原剧本是沈五一把晓雪给强奸了,以后俩人虽爱上了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属于那种孤男寡女干柴烈火碰到一起了。现在的处理是:也要表现一个受了侮辱和伤害的男人怎么报复。当时我做了比较粗鲁的设计。我要证明自己的一刹那可能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把晓雪真的压到身体底下时,我就认为这个大款不能这么做,应该给观众留点思考。当我撕开她的衣服时,定住了——我证明我是个强壮的男人我告诉你,可我不是一个流氓的大款。包括晓冰以身相许的那场戏。我认为这两点,就把这个大款给托起来了。还有一场戏是何涛死时,我用车拉着晓冰,停车加油时,她在车后睡着了。对男人这应该是个占有她的好时机。我和导演沟通,导演让我在车外抽烟、踱步。为什么?噢,我想到了,说明他心情很复杂:是强暴她还是……我用眼神流露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后来有很多女性打来电话说:“高发,你踱步那么长时间我们的心都提着,心想你可千万别把这小姑娘给强暴了。后来你果然没那么做,我们才踏实了。”我觉得这非常好。尽管我认为这并不代表现实(因为恶俗的大款的确不少),但它毕竟是一种社会向往。好的东西还是能强化人的!

●齐海妮(护士):我们都挺羡慕夏晓冰与何涛的爱情。也想听听何琳怎么看待夏晓冰。

●何琳(夏晓冰的扮演者):从整个戏来看,晓冰并不是很复杂。可以说她把感情全部给了何涛。开始对沈五一,认为那只是个追求她的大款而已。后来感情有了微微的变化但那不能说是爱更多是一种感激,对他有类似父亲兄长的依恋。尤其是何涛去世后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帮她那么多忙,但又不是单纯地在利用沈五一。最后出国前,她也是为了不欠别人的东西,了一桩心事。当代人的感情已不像过去那样单一。现在的离婚率挺高的,我觉得不一定就完全不好。如果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还不如大家能够再有一次生存的机会……

●方宝珠(护士长):文艺作品无形中都有引导作用,无论是往好或坏的方向。这个戏给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女人要自强自立,夫妻之间要沟通,否则小事情也闹成大事情了。

●刘伟峰(医师):对。我觉得生活是要讲艺术的。比如夫妻间的交流。在工作中大家都挺投入,但释放自己不够,不可能把自己最隐秘最苦恼的事跟人说。家,就是一个港湾。如果夫妻双方和谐的话,回到家应该找到这种感觉,释放自己,多交流。

●张建民:这种感觉越来越少。不是说自己没有生活情趣,有时确实很无奈。刚开始,婚姻还是有棱有角的挺有意思,时间一长磨合得很默契了,婚姻就成了利益的联盟,成了运转的官僚机构——今天你去开家长会,我去买粮……没有激情点,没有碰撞全成了责任。一下班见了你眼睛也不发光了。比如老婆很认真地和我说什么事,却经常受到我应付式的打击,慢慢她就不说了,交流断电了。我觉得夫妻俩的交流和他们的社会角色有关系,不同的社会角色交流的程度不一样。很早以前我看过一本书叫《恋爱的艺术》,其中讲到男女之间的神秘感——

●何华(护士长,开玩笑地):是不是你夫人对你了如指掌了你会感到很自卑?

●张:我很害怕。(大家哄笑。有人插话:距离才能产生美,是吧?)对!但夫妻间往往容易导致:精神距离远了相互摩擦的距离太近——家庭确实是个避难所,每个人在外面争斗完了后还是愿意回到家里去。(插问:这不又是你说的太平淡了吗?)所以这时候就开始分叉了。有条件的,比如周围有几个女性恰巧又有一个能谈得来,可能发展成第三者介入;有生活情趣的,会调整自己的感觉,用定力把持自己;或者你的家庭又出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动人的故事,两口子又找到共同点一块奋斗去了,生活又有了新内容。我是想说,当你给你的故事中添料的时候,它就继续下去了;如果沿着平淡的轨迹走,没啥发展了……

●心姐:时间不短了,可大家意犹未尽。和生活一样,这个话题永远都不会结束。文艺作品,也不可能引导我们朝一个方向共进,所以我们大家才坐在一起说得这么热闹。以前的通心桥和心姐茶廊内容多趋向于年轻朋友,不是心姐偏心,而是希望遇到好话题,如果您读了本期内容,有倾诉交流的愿望,信得过的话,不妨给心姐说说。可以吗?咱们用一句话来结束本次话题,好吗?

多亏高尚的道德,人才能享受到爱情的高尚和美。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的思考》

猜你喜欢

牵手第三者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人形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丈夫出轨,可以告第三者吗?
第三者
今夜,让“第三者”来插足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