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7月拍卖
1999-02-10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6月中旬宣布,北京利达玫瑰园别墅有限公司经营的“玫瑰园别墅区”,将于7月16日上午10时30分进行拍卖,起拍价3.88亿元。“利达公司”已于两年前被宣布“进入破产还债程序”。这起从项目占地面积、金额、涉及债权人数量都被称为北京市第一起最大的房地产破产项目,谁将竞拍得手,无疑引起业界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其中所反映出的当前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更值得人们深思。
最后的故事?
《中华工商时报》1999年6月23日
“玫瑰园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它象征着北京房地产市场一个时代的兴衰。1994年,利达行开启了北京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热销时代,港式销售大行其道,奠定了当时中介、代理行业的发展格局。利达行老板邓智仁迅速窜红,成为市场中的传奇人物。尽管利达行一时占据了市场销售的头把交椅,但自家的玫瑰园却因资金问题屡屡捉襟见肘。利达行为融资大施纵横术,引进“各路豪杰”改造玫瑰园,改造利达行,当时入局的机构无不感觉到厚利可图,等到难以为继时又吸引新机构入局,“做局”越来越大,债台越垒越高。在此期间,市场渐渐发生变化,竞争加剧,高举高打的销售策略难奏奇效,利达行业绩逐渐下滑,“失单”无法控制,前景日益黯淡。用邓智仁的话说,“是玫瑰园拖垮了利达行”。邓智仁此后虽又以“个人打工”的方式推出诸如“全网销售”的大手笔,但已难现昔日的辉煌。
市场变了,由利达行开启的销售市场已进化到不再允许像利达行这样的公司生存,也不再允许像玫瑰园这样的项目轻松得手。“玫瑰园的故事”讲述了“暴利时代”的诱惑和困惑,“微利时代”自有新的讲述方式,7月的拍卖绝不是最后的故事。
经营不规范是致命伤
《北京青年报》1999年6月17日
目前在北京市各法院,房地产公司作被告的案件并不少见,除玫瑰园公司外,龙脉温泉、玲珑花园等在法院都挂着号,在债务数额上动辄就上亿元,涉案也分别“挂在”法院经济庭、民庭、执行庭不等。一方面这些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大量资源闲置,而另一边购买者哭天喊地,执法者天天光顾。尽管各家房地产公司走上法庭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排除立项、选项上不合理的因素,经营不规范是共同存在的。有的房地产公司在引进外资后,实际上无外资可利用,引进的仅是外方的人,就享有了合资公司的各项优惠,造成无后续资金。有的是金融机构对社会资金的管理松散所致(在玫瑰园一案中就出现了上千万元资金无借款合同的怪事)造成有的房地产公司在还是一片荒地时楼花既已售出,谁获得经营权,谁就能拥有暴利的不正当竞争氛围。
一记令人警思的重槌
《经济参考报》1999年6月23日
这桩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的破产案,拥有几项“最大”:北京地区审理的最大破产案、全国房地产业最大的破产案、北京地区债权额最大的纠纷案,申报债权额达10亿元!这起影响甚大的破产案,对规范房地产业的经营、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的建设,也是一记令人深思的重槌。规模宏大、名噪一时的玫瑰园,四五年内便沦入不可自拔的困境。由于玫瑰园随后陆续在一些案件中被起诉,有10多家法院对玫瑰园别墅实行查封。专家认为:带资建设,违规经营,是这个案子向房地产业提出的教训。这是建设部有关规章所禁止的违法运作。建筑商虽然知道如此运作对自己不利,却往往还是为了揽活而不惜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