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作战的“病毒牛仔”
1998-12-28秋华
秋 华
1995年4月,非洲扎伊尔突然出现“艾博拉病毒”流行,在第一个感染者不幸丧命之后,转眼之间,就有数十人被夺去性命。这种让防疫专家闻之色变的超级病毒,20年前首次肆虐时,就在扎伊尔和苏丹夺去了400多人的生命。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它的真面目,它又突然消失了。
染上艾博拉病毒的人,可由分泌物传染给别人,50%~90%的病人感染后会死亡。初期症状3天后即会出现,这时病毒已经开始侵袭人的微血管系统,皮肤出现瘀血、水疱,最后会像浸湿的纸张一样分解融化。到第6天,血会从眼睛、耳朵、鼻子流出,病人还会从嘴里吐出黑色粘稠物,死神通常会在第9天降临。
艾博拉病毒的再次出现,给人类又一次拉响了生存警报。几十年来,新的病毒正以相当密集的频率出现,使科学界惊慌不已。这些几乎称得上来无踪去无影的病毒,在时机成熟时,就会成为百万大军,凶猛地向人类扑来。
每当有新的病毒出现,“瘟疫急救队”就会抓起背包紧急出动,搭上最快的一班飞机。飞往距离他们可以出击的最近地点。
这些人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医生和科学家。他们的任务是,找出瘟疫的起因,确定传染的根源,制止病情的蔓延。他们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病毒牛仔”。每一次连当地的医生也紧张得逃跑的时候,正是这些病毒牛仔前去作战的时刻。近几年最著名的行动就是1994年印度的鼠疫和1995年扎伊尔爆发的艾博拉瘟疫。
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来说,平均每年会接到大约1000次求救电话,这些电话大部分只要口头答复就可以了,比如怎样防止肝炎等。但是,还有很多时候需要疾病防治中心出诊,每年平均要出动100次以上。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拉上马里兰州“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医护人员和他们一起出诊。
通常,急救队出动时,会带着检验用的手套、用过即丢的胶靴、病毒无法穿透的隔离长袍、血浆、针筒、针头,以及贮存血液、肾脏和肝脏所需要的冰箱和发电机等,当然,还有装尸体用的尸袋。出动的过程并非没有阻碍,例如海关人员瞪大眼睛,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携带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和装满神秘液体的试管,有时候还会有胆小的机长不肯把飞机开往瘟疫横行的地区。这些,只不过是无数要解决的医学和补给上的众多困难中比较好解决的一部分。
到达瘟疫流行地区之后,每一名工作人员每天要量两次体温,以便尽早发现感染。他们被分成小组,有利于彼此观察。曾经参加过1976年扎伊尔艾博拉病毒调查的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病毒学家江森说:“不知名的病毒最可怕,你头两个星期连大气都不敢出,谁也不知道瘟疫会在哪里出现。”
在1995年那次调查中,急救队在扎伊尔捕捉了数百只动物,从蚊子到母牛,什么都有,并且一一进行试验。研究昆虫、动物和它们的生态环境是扑灭病毒非常重要的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要找出瘟疫两度在人类爆发的中间几年的空档,艾博拉病毒到底藏到了哪里?可惜直到今天,研究人员仍然没有找到艾博拉病毒的“中间宿主”。
传染病学专家负责找发病的源头,也就是第一个病例。然后顺着这个病例回溯,追查传染方式和潜伏期。他们也要找出感染病毒但不发病的病例,并设法从这些病毒携带者的身体内找到抗体。
在做这些事时,常需要脱下隔绝衣和防毒面具,给那些被研究的病毒感染者看到这些科学家“也是人”,这增加了他们感染病毒的机会,但是不这样做是不行的,病人看到像太空人一样的怪模怪样的一群人,会产生恐惧感而跑到树林中躲起来,让你根本就找不到他。
“落后”是病毒牛仔的大敌。江森说,在扎伊尔的时候,每天下午一下雨,基地的电话线就短路了,电线常遭到莫名其妙的破坏。江森几乎每一次都要费尽口舌设法说服那些不肯飞到疫区去的飞行员。病毒学家佛兰西斯回想他当年追查艾博拉病毒时,租了一架飞机去疫区,因进入疫区他们才能找到病人,并从病人身上采集血液和组织标本。可当地人扬言,要是再看到这架飞机就把它烧掉!
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空中医疗隔绝小组”则干脆直接把感染的病例,通常是美国驻外国的士兵,用飞机运回美军基地,关进配有高度隔绝设备的房间,让医生检查。所有采到的血液和组织标本都要送往“生物安全等级四级”的实验室化验,目前全世界只有6个这种可以处理最可怕病毒的实验室,科学家在这种实验室里穿着和太空服差不多的隔绝衣,用电子显微镜来观看标本。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贾尔林医生说:“我和这些病毒只有一层手套之隔,随时面临着死亡。”
艾博拉病毒的再度爆发,是人类科技发达、但仍然难以对抗微生物威胁的又一个有力的例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市不断地向乡村扩张,森林大片大片的被转化为农田,以及交通线不断地向荒野地带延伸。在拉近了城乡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可能因此而刺激了自然界中若干病毒的成长与活动,并进而与人类发生危险的互动关系。
《炽热地区》是美国近两年最为畅销的一本书,是描写艾博拉病毒的,作者是美国非常受尊重的科普作家普莱斯顿。他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时说:“我们的文化开始重视病毒和未来流行的传染病的威胁,这是相当正确的,也是极为有益的。”说到在找到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该如何看待艾博拉病毒时,普莱斯顿表示:“必须解决热带雨林问题。方法是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使老百姓了解到保护好热带雨林的重要性。然而现在非洲的最大问题是老百姓怎样活命。这个地区的人会一点点地把树木砍下、弄干、烧掉。如果他们经济好一点,有一点煮东西的燃料,也许就不会砍下所有的树。”对于全球关注的艾博拉病毒事件,普莱斯顿表示,对这个再度侵害人类的病毒的一大困扰是不知道它的源头到底在何处。艾博拉病毒居无定所,会从一种动物身上跳到另一种动物的身上。它隐藏得很好,人们必须从它的藏身处找到这个致命杀手。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病毒学家米根说:“正当人类毁坏地球生态和大量迁徒使得众多的新病毒相继问世之际,致力于扑灭病毒工作的‘病毒牛仔却越来越少。由于削减预算,疾病控制中心的核心单位病原体小组的工作人员相对减少,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人数比80年代减少了1/3。世界卫生组织本身的力量很薄弱,必须借助于外力,因此在辨认一种新兴的病毒时,速度会比以前慢得多。以艾滋病为例,当世界卫生组织确定艾滋病流行时,艾滋病已经蔓延到世界上的4个大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