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具玩出来的问题

1998-12-28何菁菁

祝您健康 1998年1期
关键词:玩具儿童家长

何菁菁

儿童喜欢玩具,家长需要让孩子玩耍玩具。然而,就在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摆弄着手中各种各样玩具的时候,那些因为质量问题和带有浓烈暴力、迷信色彩的玩具,不仅伤害儿童的身体,而且还侵袭着孩子们的心灵。

不可否认,孩子们手中的玩具已经玩出了问题!应该说,玩具是人生第一本教科书,对未来一代人的聪明才智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特别是在社会大大进步的今天,许多家长把玩具作为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心灵手巧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今天的孩子们已经不屑于搓泥团,捉小虫之类的游戏,再说城里的孩子,他们生活的空间都是水泥地面,自然没有那种环境和条件。因此,市场上不断推出的精美、逼真的儿童玩具,如洋娃娃、电子飞机、汽车等玩物自然成为孩子手中的宠物。尽管这些东西从几元钱到几百元价格不等,家长们出手都很大方。有调查资料显示,城里孩子所玩的大小玩具一般为10至50件,学龄前儿童大约有600天在游戏中度过,而玩具则是儿童游戏的最佳工具。

孩子们手中玩具玩出的问题,一是玩具本身的质量低劣;二是玩具的品味不高。

玩具质量不符合要求,是玩具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人民日报的消息称:我国近5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规范的只有几百家。大量没有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厂家产销的玩具,其产品优劣程度可想而知。1994年,美国降低伤害教育研究机构公布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带危险的25种玩具,其中标有中国生产商标的玩具就有18种。出口产品如此,内销产品的状况就更加让人忧虑不安。

玩具的质量问题还反映在玩具使用说明标识方面。许多产品使用说明是说而不明,而更多的说明则是“洋文”。据调查,市场上的玩具产品90%以上使用外文说明,有的连售货员也不知怎么用,只能猜猜看,消费者更是对精美的玩具无从下手。很明显,这些玩具生产厂家违背了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玩具使用说明)规定。这条规定明确要求:凡是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玩具必须配有中文说明,说明上应标明使用玩具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那些孩子们喜欢玩但又容易造成伤害的童车、武器等类玩具,按要求应该标有警示标志。我们在大商场的玩具柜台里,在街巷的小摊上进行实地调查,很少见到这些玩具上贴有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某地曾发生过因童车翻倒使婴儿窒息死亡的事故。事故的原因并非童车有什么毛病,主要是家长忽视了安全保护。事故调查的专家们遗憾地说,如果车上有警示标志提醒家长,事故也许不会发生。

《玩具使用说明》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志要永久地附在产品和包装上,并对警示说明的表述作了严格的要求。如对3岁以下儿童有危险的玩具需注明: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对儿童推车要有下述警示说明:“警告!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且大人不要离开孩子”。

当然,有了玩具产品上的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不等于不会发生事故,但毕竟能起积极的预防作用。关注玩具说明中应有的年龄范围、使用方法、产品结构等,既是厂家的责任,也是消费者保护自己权益的有效方法。

玩具日趋怪异化、暴力化,也是玩具玩出来的主要问题。今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家里的玩具都有一二件坦克、飞机、手枪、大刀、大炮等武器类玩具。各玩具生产厂商和各大商场、小贩也投其所好,生产和经营大量造型逼真的武器玩具。笔者曾对一商场经营玩具的柜台作过调查,经营的枪就有手枪、步枪、冲锋枪等十余个品种,甚至仿真的手铐也上市销售,这些武器玩具无论色泽、形状、功能都酷似真家伙,玩起来确实吓人一跳。

最近几年,随着大量洋动画片、外国枪战片涌入中国市场,一些背离往日童话中的美好形象,而以怪诞,充满暴力、色情意味的玩具也随之而至。从前几年风行的卡通片《圣斗士》《变形金刚》到现在的《特种部队》,那些身手超凡的卡通人物和他们使用的威力武器,都强烈刺激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些玩具厂家为了赚钱,争相推出光怪陆离的卡通人物形象和玩具,几乎所有经销玩具的商场都能觅到此类玩具的踪迹,有的多达几十种之多。近日,市面上很畅销的一种(整人专家)的棋类玩具又不断流到孩子们手中,(整人专家)的玩具包装盒上既无产地,又无厂址,经营者大都是些小商小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地说:“玩具厂家生产这样的东西,究竟要把孩子往哪里带?”

玩具玩出来的问题,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伤害,而且是对纯真孩子心灵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一位儿童的玩具气压枪“走火”,造成另一小孩右眼球严重受伤。住进医院。事后调查令人吃惊,当地市场上出售的具有“杀伤力”的玩具竟有十多种。短短二三个月,仅儿童医院等3家医疗单位,收治的被仿真玩具手枪击伤的小孩就达二十多人。

形形色色的“暴力”玩具的扩充和升级。孩子们整天沉溺于打斗格杀的氛围之中,由于缺乏大人的正确引导,天长日久,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脾气愈加暴躁。一些孩子个人英雄主义膨胀,在幼儿园、学校称王称霸。如今,暴力意识的侵袭已使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那些善于模仿的孩子往往假戏真做,酿成社会悲剧,令家长和教师们不安。

玩具好玩,但玩具也玩出来许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怎样减少和防止玩具对儿童身体的伤害?怎样减少暴力玩具对孩子心灵的侵袭?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玩具大国美国的公众喊出了“把孩子们游戏的主权从玩具制造商和影视业主手中夺回来”的口号,我国一些专家纷纷提出玩具商应多设计制造一些能让孩子动脑筋,不易玩腻,安全系数高的好玩具。玩具玩出来的问题,已经到了该认真解决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

玩具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