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流水散步走等

1998-12-28孟景春

祝您健康 1998年1期
关键词:祥和圣人散步

孟景春

什么是散步

散步既不同于走路,亦有异于跑步,它是一种悠然闲散的步态。步者行也,缓行日步,故散步又可谓行。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踟蹰:欲行又止状)意思是说饭后慢慢地走则长寿。清初养生家曹廷栋对散步更有一番形象的比喻,他说:“散步,且行且止,且止且行,如自云流水也。”《老老恒言》散步的速度比较缓慢,缓慢得像天上的白云,又如小溪中摒潺的流水。于是可知,散步是一种步子很慢而又漫不经心的走路形式。

散步的健身作用

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散步是强心的法宝。步行时下肢肌肉收缩、伸展,不断前移,增加了心脏的运动量,因此可锻炼心脏的功能,从而改善血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散步时思想放松,对大脑皮层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缓解神经的紧张,提高脑力劳动效率。所以,糖尿病、高血压及神经衰弱和失眠者采用散步养生法,都可改善症状,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宜。

散步的要点

散步虽是一种不拘形式的、闲散的、从容不迫的踱步,但要从散步中取得很好的健身作用,还要掌握其要点。

1、排除杂念,放松全身肌肉,并适当活动一下肢体,调匀呼吸,使之平静而和缓,然后开始散步。

2、从容和缓,步履轻松,如闲庭信步。这时周身气血可调达平和,获得百脉流通的效果。

3、散步时宜眼视前方,挺起胸,两臂大幅度摆动。这样,可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有利呼吸通畅。

4、地点宜选择在园林、树林、河道旁边,这些地方空气新鲜,含氧量充足。切忌在大马路旁散步。有人提出在微雨中散步最为有益,原因亦是无尘埃的污染。

5、速度为每分钟60~70步,这对年老体弱者最适宜。体健者可适当加快速度,但亦不能超过每分钟100步,过此数便不是散步了。

6、散步的时间,早、中、晚及饭后、睡前都可。唯睡前散步后不可再看书或做其他工作,因睡前散步的目的在于促进睡眠。

散步的方法

1、普通散步法,即一般的漫步,用慢速行走,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

2、摩腹散步法,即一边散步,一边摩脘腹部。最宜于饭后散步。此法始创者是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他有首著名的养生歌,后人定名为<孙真人枕上歌》。其中就有“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一说。凡消化、吸收功能差者,饭后散步时可以用手掌在上腹部轻轻按摩,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

3、捶背散步法,即在散步时两手握空拳,轻轻叩击腰背部。此法能使腰背部肌肉放松,有利于腰背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伏案工作者久坐之后,散散步、捶捶背,顿感轻松舒适。

4、倒行散步法,即用后退法散步。人们习惯向前行走,久之,肌肉形成了活动多与活动少的两部分。倒行可使活动少的肌肉得到调节,使肌肉群的活动得到平衡。倒行时背伸直,膝盖不弯曲。每次20~30分钟。

对饭后走百步的评议

俗语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走百步,不进中药铺”。近来有人撰文提出:“饭后不宜走,活到九十九”,对饭后散步提出了异议。这使好养生者产生了疑虑,有无所适从之感。殊不知,这个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若脱离实际情况,就难以说清谁是谁非了。

健康人饭后百步走具有健身作用,特别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祖国医学认为,“胃气以下行为顺”。又说“脾主四肢”。故散步时缓缓行走,摆动四肢,可增强脾胃功能,并有利于血液循环。

饭后不宜散步者,确实也有。如有胃下垂者,饭后宜平躺,松开腰带,按摩脘腹部。再有患肝病的人,饭后也不能走百步,应以休息为主(不是绝对卧床休息)。休息可以减轻肝脏负担。加速肝功能的恢复。其他如身体虚弱者、严重贫血者,都不宜饭后散步。

太平盛世人长寿

戴逸如

养生图话

圣人禀和气,故年命得正数,气和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东汉]王充

古人喜欢用“圣人”这个词,现在人不用了。据说圣人有天赋的祥和之气,这一点从文献资料上也能依稀查到。现代圣人——大约就是德高望重者吧,我们是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确有祥和之气的。学问、德行不到家的“半吊子”,常常是颐指气使,傲得很。而真正的大家却都是和蔼、平易的,这样的人最易长寿。冰心老人、巴金老人的长寿,便是最好的证明。

王充的观点却不止于此。他更深入地指出,天下太平了,世界上就会有祥和的氛围,因此太平之世多长寿人。反之,天下大乱,世界的氛围就不祥而躁动,使得人身之气也不安而躁动,求长寿就难了。

和平与长寿是联在一起的。

猜你喜欢

祥和圣人散步
盛世祥和
散步的收获
散步
生态紫砂,祥和万年——浅析“祥和”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万物祥和
祥和皮化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