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在高校德育中的意义

1998-09-15程勉中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榜样道德

程勉中

与理论知识的教育相比,榜样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示范教育,它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德育理论是以榜样——即对理想人格的道德诠释为基础的理论,没有对现实生活中榜样的选取和推广,德育就不能有效地把握对象。榜样作为一种社会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载体,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榜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础,也是落实德育过程“知行统一”的前提。因此,理解榜样教育意义,探讨榜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成效无疑是有益的。

一、榜样的要素分析

榜样作为对引为楷模的先进人物的称谓,是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先进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在典型人物身上的集中表现。高校德育中的榜样教育,就在于通过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榜样范例,使大学生对道德理论和规范获得深刻的感性印象,受到生动的道德启示。

要在高校德育中开展适宜、有效的榜样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应该对榜样的要素作科学、系统的分析,认识榜样的客观特征,掌握其本质方面。我们认为榜样具有下列四个要素。

1.形象要素。榜样具有活生生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其区别于一般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地方,在于其具有从现实生活中升华而来的理想人格特征。榜样身上体现出社会道德的价值观念与本质特征,反映出与时代、民族、阶级、理想等因素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具有道德准则的概括性,是社会理想在人格美中的表现。真善美统一的典型形象性是榜样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基本要素。

2.性质要素。榜样反映一定社会道德的本质,而不是社会现象的表面形式,被榜样所保留的是道德的质的规定性。榜样保留了反映特定的阶级或阶层中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属性——阶级性,又保留了表征人类时空活动的实践属性——时代性。性质要素一旦缺失必定会导致榜样的消亡,性质要素是榜样道德意义确定性的标志。

3.层次要素。对现实生活中不同层次的人的道德要求与规范,需要不同层次的榜样示范,因此榜样的完善具有层次递进的特点。德育工作要依据对德育对象教育的层次需要,分别选取和树立不同的榜样。层次要素还具有一层含义,即对同一榜样而言,其自身的层次性是道德内涵深化过程的体现。实际生活中榜样身上往往包含着尚未被揭示的层次和方面,因而榜样的意义会被不断地揭示出来。层次性正是榜样经受得住历史反复筛选的基本保证,而只有经受得住历史反复筛选的榜样才能平凡而又伟大,其道德内涵深厚而且普遍适用。层次要素是榜样的度的标志。

4.效能要素。榜样为一定的目的而树立,效能是榜样生命力的标志。榜样的效能首先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同时也表现为其历史意义。雷锋精神产生于50~60年代,但其所揭示的先进阶级道德品质的本质特征,在90年代仍然是深具生命力的。榜样的效能还表现为它的概括意义,即不仅仅局限于榜样本来对象,而且能够推广至广泛对象,如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徐虎,科技战线的“铁人”王启民等榜样效能,对大学生同样都具有现实意义。榜样的效能要素使榜样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具有普遍实效,也更生动贴切。

通过对榜样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榜样身上具有一种值得仿效的力量。这种力量从这样三方面体现出来:

——可学性。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榜样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道德风范,正是值得大学生学习,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自觉修养的动力。

——可信性。榜样身上的道德力量是在长期的道德行为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榜样的事迹是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即“积小善而成大德”,榜样就在人民群众周围生活。大学生从榜样身上可以找到可学的相似条件,因而榜样是真实可信和可接近的。

——情感性。榜样是具体而生动的,其事迹也总是亲切感人的。榜样的感人力量会使大学生产生爱慕、激动等情感,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与兴趣,使大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为弥补自己的短处而去主动向榜样学习,接受榜样教育。

二、榜样的功用分析

榜样对大学生道德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榜样教育的规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或者说从“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过程。从高校德育工作实践来看,从榜样教育人手,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学习先进榜样,从点到面,形成网络,把先进榜样的思想品质和先进事迹推广开来,发扬、提升为校园精神,形成校园风气,这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水平,陶冶道德情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等都有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我国一些研究者认为,先进榜样形象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在高校德育中,无论是过去“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还是80年代至今的学习张海迪、张华、孔繁森、徐虎等先进榜样活动,都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校园精神风貌和文明风尚的不断提升。

榜样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行为所具有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道德信念。榜样的形象展示了激励、启发、推动人们奋发向上,主动追求共产主义道德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信念力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榜样身上闪现的信念之光作为聚焦点,这一社会必将失去前进的方向。我们从孔繁森、徐虎、王启民等优秀人物身上,不难看出榜样身上的道德信念对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精神的激发和带动作用。

2.控制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在道德品质构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们有了自觉克服在履行道德义务中碰到的困难和障碍的毅力和能力,就能依据某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果断地确定道德行为的方向和方式,抑制和排除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干扰和障碍,专注于道德理想的完成。榜样教育为大学生推出一种形象的社会行为善恶评价标准,使学生对人生道德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对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言行感到羞耻和悔恨,从而对自身的思想意志发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之增强自觉制止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念头和行动的意志力。

3.调整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现实生活中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随时会诱发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榜样的示范教育正面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行为属于善的范畴,哪些行为属于恶的范畴,哪些行为是高尚的,哪些行为是被唾弃的,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增强抗干扰的能力,自觉把道德意识转化为持久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

4.升华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内心

对真善美的向往,是道德品质构成中的基本因素,它能唤起大学生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在动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人格尊严。以榜样为鉴,观照自己,能够引导大学生在道德情感上向榜样靠拢,以先进为楷模,不断去完善自我,使道德从外部调控内化为大学生内心的自觉要求和行为习惯,促进个体素质全面的发展。

三、榜样教育的激励机制

榜样教育实际上就是使体现在榜样身上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品德的过程。高校德育工作者为了促进这种转化,需要善于拨动受教育者的心弦,点燃其激情,感染其情绪。只有当其心灵的体验、精神的顿悟、思想的移情达到情理相融的时候,榜样的力量才能打开其内心深处的闸门,使受教育者的心灵朝着一定的道德目标而升华。榜样教育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一种激励机制,其功能的发挥要抓好四个主要环节,其一,把榜样的教育活动由社会外部道德调控行为,引导、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自觉需要,引起学习榜样的动机;其二,通过引导大学生熟悉榜样事迹,增进对榜样思想道德的理解与认同,去学习榜样的本质,将对榜样的情感性倾向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坚定性认识;其三,要求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榜样的思想道德行为标准去面对事物作道德观照,并把认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其四,坚持道德实践,引导大学生把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习惯,使榜样的道德示范不但深入心田,而且物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

榜样的树立往往并不能立即引起大学生学习的迫切要求,这一方面因为学生对榜样的价值观在道德认识上的理解存在着距离感,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上尚缺乏自觉性。为此,第一,必须激发大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即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国家与社会对年轻一代新人具有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道德的期望,同时也要理解并解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只有向榜样学习,才能缩小这种距离。第二,要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求具体化,引导大学生与榜样比较,促进与巩固向榜样学习的需要,使榜样教育成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三,要与大学生的上进心、理想、信念、追求结合起来,把学习榜样作为达到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理想的现实途径。第四,引导大学生分析自己学习榜样的有利条件,消除榜样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榜样的信心。

四、重视校园中大学生身边榜样的教育作用

榜样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榜样激励人,在德育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与身边的榜样结合起来,通过褒扬和倡导学习校园里大学生身边榜样,对校园实施精神价值导向。大学生处于学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认识和适应社会,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目标的社会化过程之中,他们中往往存在“青春偶像”选择上的误区,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偏好于从港台歌星、体育明星的宣传攻势中去寻求崇拜的目标,热衷于对“青春偶像”的膜拜。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误区对青年学生成长造成的影响,通过深入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积极发挥校园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身边榜样的道德示范效应,把当代大学生高尚的精神风范渗透到全体学生中间去。大学生身边榜样在榜样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在于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人生经历上基本相仿。大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与广大学生之间,有着许多相仿或者共同之处,共同语言和情感较多,思想交流的障碍少,平时相处中相互影响的机会多,榜样的先进性寓于大家熟悉的校园环境之中,对周围大多数同学而言,其闪光点经过努力是能够追求到的。

2.榜样形象直观贴近。身边榜样就生活在大学生之中,亲眼所见,亲切可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中,榜样的形象随时在同化和感染着周围的同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其先进性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并产生效仿效应。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向上求进的积极心态,这种上进心常常表现为通过对周围同龄人的美好行为的情感体验而产生肯定评价。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够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而促使对榜样先进事迹和行为的仿效。同时,身边榜样也使大学生中先进与落后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暂时落后的同学造成压力,促使其转化,对中间层次的同学也能起到带动、导向和引发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教育作用,离不开高校德育工作者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首先,要重视对先进学生的扶持培养。要热情关心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困难,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保持榜样的先进性。其次,保持先进榜样可亲、可近、可行的本来面目。宣传上要恰如其分,不要回避他们自身成长中的缺点和不足。要实事求是,以防止拔高而引起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次,坚持层次渐进的原则。榜样教育起点要高,但不能不顾大多数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脱离多数学生的觉悟程度,提出少数人才能达到的要求和精神境界。而应因势利导,从时代要求大学生的基本道德准则人手,分层次逐步推进。最后,要于平凡之中展示伟大。要寻找和发扬身边榜样的闪光点,将大学校园中身边榜样的事迹升华到时代精神的高度,将榜样的理想追求建立在科学信仰的基础之上,把榜样个人的成长进步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榜样的精神在对理想与信念的不断追求中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江南学院(无锡214063)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榜样道德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道德
远和近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