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奖学金的问题与建议
1998-09-13江莹
江 莹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由人民助学金制度演变而来。特别是近几年,研究生奖学金也改变了一元化的状况,在类型、来源、金额上均显出多元化的趋势。从奖学金的来源看,不仅有国家设立的“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而且有社会力量设立的“社团奖学金”、“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从奖学金的用途看,不仅有奖励面覆盖所有学科或领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综合奖学金”,也有用于鼓励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莘莘学子锐意进取、刻苦钻研的“专业奖学金”,还有以毕业后去边疆、贫困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的研究生为对象的“定向奖学金”;从奖学金的注入方式看,有长期设立的“永久性奖学金”,也有三五年的“期限性奖学金”;从奖学金的运作方式看,有院系自行评审的“系级奖学金”,也有学校统一评审的“校级奖学金”;从奖学金的金额看,有总额数十万,奖励数百人的“广谱奖学金”,也有总额三五万,奖励三五人的“高额奖学金”;从高等学校的总体看,学校的类型不一样、实力不相同,其奖学金品种的多少、数额的高低也不完全一样,奖种从几种到几十种、上百种,奖额从几万到几十万、数百万各不相同。随着研究生奖学金种类的增多、奖面的扩大、奖额的提高,在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亦日益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具体的运作,研究生奖学金在设立、评审、发放等环节存在的不足也日渐暴露,主要表现为:
(一)设立中的“马太效应”
在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中,也存在令人担忧的“马太效应”。越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市场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创收能力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奖学金的种类越多、数额越大;越是自身创收能力较差、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助的、国家急需的特殊行业或基础性研究专业,越是没有奖学金提供者问津。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因为资金短缺、人才外流而导致这些“冷门”专业的萎缩,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数额上的“你追我赶”
某些企业为了扩大声誉,招徕人才,争当第一,竞相抬高研究生奖学金的数额(尤其是在研究生奖学金总额固定的前提下,减少获奖名额,从而提高每个获奖者的奖额),二三千元的奖学金已不在话下,个别奖学金的奖额甚至高达万元。这种奖额上的“攀高”趋势不仅可能因为名额限制,令评委难以取舍,增加评审工作的难度(个别高校甚至出现“重奖不好评,抓阉求平衡”的尴尬局面),而且可以由于相互竞争比较激烈,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受到严重伤害。
(三)评审中的“尺度不一”
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审机构,临时拼凑的评委对研究生奖学金的章程不太熟悉,评审尺度不太一致:或者片面以学习成绩或论文质量(甚至当作“学术论文奖”)来评,忽视研究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或者把奖学金当作助学金或者困难补助来评,降低评审标准,甚至轮流坐庄,吃大锅饭;或者把奖额高低与优秀程度直接挂钩,忽视国家优秀奖学金的知名度和荣誉感,致使国家优秀奖学金奖励最优秀研究生的原则得不到很好落实。
(四)发放时的“中途截留”
个别高校、个别院系,因为经费短缺或优秀生源不足等原因,制定一些“土政策”,中途截留研究生的奖学金。这种“截留”或“提成”又分两种情形:一是让个别优秀研究生每学年参与奖学金的角逐,成为“获奖专业户”,而他们所得的奖金由院系统筹分配;二是每个获奖研究生都必须向所在院系上交一定比例的奖学金管理费。这些都是违背研究生奖学金颁发宗旨的。
二、几点建议
为使研究生奖学金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建议以市场(指各类社团奖学金、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为导向,以计划(指国家奖学金)为调控手段,合理设置、科学评审、规范发放。
(一)统筹兼顾设立奖项
第一,奖面要适中。研究生奖学金,主要体现“奖”,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的作用,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不能人人有份、平均分配;但也不宜奖面过窄,否则,获奖人数太少,将形成“望梅止渴”的局面,不利于调动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不妨根据自身的实力确定奖面,一般每学年15-30%为宜。
第二,结构要合理。首先是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按照国家需要设置奖学金,其次是要用好国家奖学金,把它作为资源配置的有力调控手段,使各学科均衡发展。如,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电子、建筑等“热门”专业的奖学金可由企业、社团、个人奖学金设立;而他们不愿问津的天文、气象、地质、农林、数学、物理等“冷门”专业的奖学金可以主要由国家奖学金提供。
(二)适当控制奖金数额
第一,奖额不宜太高。一来人民生活不宽裕,教师收入也较低;二来奖额太高,往往获奖人少,给评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一奖变成万元户”的情况在短期内不应提倡,研究生奖学金的额度仍以1000~4000元为宜。
第二,等级不应太多。同一种奖学金,等级划分过细,名额控制过死,也容易影响评定等级的客观性。一种奖学金最好只设一二个等级。从实际运作看,越来越多的奖学金更倾向“一奖一级”,即凡是获得该种奖学金的研究生均获得相同数额的奖学金。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研究生的特色在于“研究”,他们是一支重要的科研生力军,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对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审,研究生规模比较大(2 000人以上)的高校最好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奖学金管理办公室(至少是要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专人负责管理)及人员相对稳定的评审委员会(甚至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评审标准分成若干个分会),用相对一致、相对稳定的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地衡量每一位奖学金申请者。
(四)严格规范评审程序
首先是规范申报程序,不妨由本人申请、导师推荐、院系把关,将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按优秀程度排序后上报研究生奖学金主管部门;其次是严格评审程序,可以采取分类评审与分批评审相结合的办法,由研究生奖学金主管部门按评选宗旨及学科门类分类,再按奖额及荣誉高低分批评审,第一批落选的可以降至第二批。
(五)切实防止中途截留
研究生奖学金就是奖励研究生学习的资金,任何人没有理由“截留”或“瓜分”。因为这不仅是多少钱的问题,而且是研究生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维护的问题。“截留”或“瓜分”研究生奖学金必然伤害师生感情,带来研究生培养中的副作用。高等学校不妨严格管理制度,杜绝中途截留等不道德或违法行为,并设立举报中心,一旦发现类似情况,一律严肃查处。
(六)郑重其事隆重颁奖
颁发研究生奖学金,不仅是对获奖者的极大鼓励,也是对落选者的巨大鞭策。因此,我们切不可奖一评好、钱一发完就算了事,而是要热烈隆重地开好各类研究生奖学金的颁奖会议,利用校报、广播站、有线电视台进行宣传,并通过介绍获奖者的典型事迹和突出贡献,使研究生奖学金产生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210093)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