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高师数学专业的素质教育

1998-09-13高海音翁世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1期
关键词:基本素质心理素质素质

高海音 翁世有

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师范院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这一深刻变革,为之培养出政治、业务素质优良、胜任素质教育的师资,这是高师教育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要解决这一问题,高师教育也必须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高师数学专业的素质教育问题加以探讨。

一、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人的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从素质的内部结构看,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生理素质是基础层面,它是指:人的生理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品质和个性特征。心理过程品质包括认识过程品质、情感过程品质和意志过程品质。社会文化素质是最高层面,是指人的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形成的,而同时它又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中介”。社会文化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通过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人的整体素质发展水平。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首先要把心理素质教育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专业的心理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自信心;特别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想象和运算等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制订一个基本的培养目标,纳入整个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之中,结合各学科特点与学科教学一道进行。

二、要打好专业素质基础

专业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基本素质是人的品质中最主要、最具稳定性、最能持久发挥作用的品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赋予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具有“奠基工程”的意义。当前知识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很快,要求教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承担多种课程的能力。这是必要的,但愈是在这种情况下愈要抓住“基础”不放,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就高师数学专业而论,则是要重点搞好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三大主干课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素质基础。并且,要以这三大主干课为框架,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以指导一般专业课的素质教育。有关研究报告已证明:编人上述三大主干课程中的经典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知识,至今仍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数学语言与数学思想;也是数学专业毕业生要掌握近、现代数学及应用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理论与知识;这三大主干课对从事中等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也是最具“居高临下”指导价值的课程。这说明,抓准、抓好骨干课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收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素质教育效果。

三、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训练

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个重要环节,就是“基本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含有“训练”,而能力形成的过程,特别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必须通过训练。如数学专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不是只靠教师的讲授就能获得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践的“训练”才能获得。而且必须通过有指导、有计划的大量、足够的“训练”才能达到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因此必须把“基本训练”纳入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总体设计中,成为其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学科应围绕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根据教材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实际,注意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点,在教材原有“思考与练习”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补充、有所拓展地精心设计出与教材相辅相成的“基本训练”的内容,分配落实到每章、每节和课堂、课后的双边教学活动中;并且必须有指导、有检查、有信息反馈,注意通过“基本训练”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使他们的智慧潜能得到发挥,基本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学生是素质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专业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对待,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手段,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一是要靠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教师在传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反映、思维状况,随时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样做,学生获取知识就不是靠“灌人”,处于被动地位,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主体的内因作用,而将知识转化为主体内在的品质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对待,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有用武之地,得以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长春130022)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基本素质心理素质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
学习英汉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逻辑联结词常见考点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