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信封的收藏技巧

1998-03-31胡安永

知识窗 1998年4期
关键词:信笺信件邮票

胡安永

明前封和明清封

古代信封可以分为明代以前的信封即“明前封”、明清封、旧中国封和新中国封。而后者由于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又可分为建国初期封、文革封和近年封。总的来看,是越古越值钱。在年代相同情况下,越精美价值越高。在精美程度难分伯仲的情况下,史料价值越高越值钱。

明清封是目前在我国民间遗留较多的古代信封。

明代官封的特点是“前薄后厚”。这是由于明代后期战祸连年不断,为了减少送信途中信封“磨损露内”而采取的一种对策。

一般来说,明代的信封设计比较朴实。清代信封的基本特点则为“先朴后华”。乾隆以前的信封通常“沿袭明风”,设计装潢比较朴素。乾隆以后的信封设计则趋于华丽。

民封、官封和女封

古代信封可分为“民封”和“官封”。前者是民间来往的信件,后者则是官员或官府间来往的信件,其中大部分是“公文往来”。

通常民封不如官封大,纸张也没有官封厚。官封比较有气派,上面常常有表示级别的标志:印刷和盖印。需要指出的是,盖的印章通常不是官府的大印,而是代表官职的装饰图案。

一般情况下,民封的价值不如官封。这是由于官封数量比民封少得多,而且史料价值也比民封高。当然民封中的“名人信封”和有史料价值的信封,另当别论。

古代信封收藏的总标准是越古越值钱。因此,某一封信封的出现年代的确定往往是其价值鉴定主要依据。

判断的方法除了印刷图案、纸张质量和朝代的鉴别外,还有火漆的鉴定。

为了防止他人偷拆信件,古代常用火漆封口。不同时代的火漆质量颜色都不尽相同。专业人员是比较容易鉴别的。

这是顺便提一句,古代信封上的火漆万万不可除去,有火漆的信,称为“漆封”。反之,则为“无漆封”。而前者的价值远比后者高。

虽然人们在信封上通常不写日期。但是,信纸上不写日期却十分少见。古人今人都如此。只要信笺与信封确实同出一人之手,那么信笺中落笔的日期就能作为信封制作年代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古代信封中如有信笺,一定要放入信封中,不可丢失。附有信笺的信封,称为“笺封”,其中的信笺即使没有鉴别年代的价值,也有收藏价值。因为在同等条件下,“笺封”的收藏价值比“无笺封”要高。

官封的年代鉴别比民封容易。因为可以通过查史料进行核实。如果官封中有信笺,核查将更容易。

“女封”是古代妇女之间传递信笺的一种信封。它的特点是制作相当精美细致,有时甚至用丝绸密针细线缝制而成。

女封的价值比同时代的民封要高得多。而且制作越精致,价值也越高。

我国古代信封中有不少是一种无花纹图案和印鉴、中间有一个竖的长方形红框的信封。红框给发信人书写收信人姓名。这种信封断断续续一直沿用到今。称为“红框封”。

古代封如无特殊的史料价值,一般收藏价值不大。

上述这些都是收藏和鉴别古代信封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横写封、四粘封、文革封和淘汰封

辛亥革命后,由于受到欧美来信的影响,开始出现“横写封”。但是,信封横写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则始于30年代后期。它们常常是自来水笔书写的。而毛笔书写的信封则大多还是竖写。

同时,信封的折粘法也开始发生变化,辛亥革命后,我国出现了由一张纸四角相粘而成的信封——“四粘封”。这种信封一直沿用至今。

50年代的信封比较朴素实用。有不少精品,如有一套以“国画大师代表作”为装饰的信封就比较有收藏价值。

文革期间信封设计完全为当时的“政治需要”服务,图案大多是“工农兵”、“红旗”等,甚至是“题词”。“文革封”由于品种太少,每一品种又发行量太大,因此至今没有形成炒卖市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封的价值一定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各种信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应该收藏的是“淘汰信封”。这是由于邮政部门规定寄信只能用标准信封。这样大量的非标准信封将不再生产,其中设计独特,装饰精美,少为人见的,将来是有可能升值的。

自制封、人制封和机制封

我国历来有自制信封习惯。自制信封当然形形色色。有一种自制信封叫“翻身封”即将旧信封拆开翻一个面,再制作成一个新信封。勤劳俭朴的我国人民,历来有用来信信封制作的翻身封回信的好习惯。因此,在我国现存的信封中,翻身封的比例不低。在同样情况下,翻身封的炒价比非翻身封高。

与自制封相对的是人制封。我国古代的人制封通常是一些出售纸张的店铺,人工制作的,也有不少是一些由靠糊信封赚一点钱的妇女,在家制作的。

机制封在清代后期才出现。

古代的自制封和人制封在收藏价值上没有区别。早期的机制封则收藏价值很高。

封苑奇葩“未启封”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没有开过封的有价值的旧信封,不要随便开封。因为在同等情况下,“未启封”的价值比已启封要高得多。这在当今世界各国的“藏品信封”炒卖市场上都如此。

因此,即使某一种未启信封有开封的价值,也千万不要轻易启封。未启封是信件收藏中的一朵奇葩,特别是古代的未启封。

合则两美分则互伤

有意收藏旧信封的朋友还要处理好邮票和信笺的关系。

在没有现代邮局的漫长年代中,信封上都没有邮票。有了邮票和集邮后,集邮爱好者常常会将邮票从信封上取下来,以便收藏。可是,遇到有价值的信封,一定要小心。否则会贻笑大方。因为有时未撕下邮票的信封价值远比信封上的邮票高,也比取下邮票的“无邮封”要高得多。这里用得着一句古话“合则两美,分则互伤”。因此,在吃不准信封价值时,不要轻率地取下邮票。

(责任编辑/丰霖)

猜你喜欢

信笺信件邮票
My Vacation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你在就好
静静的
超重
感怀信笺
植物印花信笺
有奖问答
世界邮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