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颖而出的《跳蚤之歌》

1998-03-31汤志红

知识窗 1998年3期
关键词:音乐界斯基浮士德

汤志红

名曲《跳蚤之歌》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德国作家歌德在他的代表作《浮士德》的第一部第五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魔鬼梅菲斯特和他的一群快活朋友,在一家酒店里引吭高歌,其中唱过一首《跳蚤之歌》。这首《跳蚤之歌》的歌词如下:

从前有个国王,他养了一只大跳蚤,国王待它很周到,比亲人还要好。国王召来个裁缝:“你听我说,给我的这位朋友,缝一件大红袍。”

跳蚤穿上了红袍,浑身金光闪耀,宫廷内外上下跳,得意忘形瞎胡闹。国王封它当宰相,还给它挂勋章。跳蚤的亲友来到,一个个都沾了光。

那皇后、妃子、宫女,还有文武百官,被咬得浑身痛痒,人人都受不了,但没有人敢碰它,更不敢动手打。可要是它敢咬我们,就一下子捏死它!

这首歌的歌词,一看便知是带讽刺意味的,据介绍这首歌是歌德在公元1773-1774年间写成的。当时的德意志诸侯们有豢养宠臣奸相的习惯,作家对此便加以嘲讽,将宠臣奸相比喻成大跳蚤。尤其是有意识让作品中的魔鬼梅菲斯特和他的朋友唱出来,使其更具讽刺意味。

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颇有名气,但比起来他耗费一生心血、用了60年创作的诗体剧作《浮士德》来,小说的影响是远不及诗剧的。《浮士德》影响很大,使其中的这首《跳蚤之歌》也随之声名远扬。自十九世纪初起,这首歌就陆续被贝多芬、柏辽兹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谱成歌曲,使之从诗歌中脱颖而出,在音乐界流传更广。

歌德的这首《跳蚤之歌》不久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1879年,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这首《跳蚤之歌》的俄文翻译,又一次为它进行加工,缀上了可唱的曲调和富有特色的钢琴伴奏。这位俄国作曲家一改贝多芬、柏辽兹等音乐家的分节歌曲形式,采用了“通谱”的形式,让音乐自始至终地随着歌词大意而变化,而不像分节歌曲那样以同一曲调去套内容不同的歌词。经过穆索尔斯基这样创造性地一改,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更加紧密,讽刺性更加突出。例如:

描写跳蚤耀武扬威的第二段歌词的曲调,穆索尔斯基让音乐模拟威严的颂歌,伴奏以一声声厚重的和弦与不可一世的高亢歌声相配合,越是貌似威严,就越让人觉得跳蚤不过是狐假虎威、装腔作势,让人越觉得荒唐可笑。

穆索尔斯基的这种处理,使《跳蚤之歌》再一次在音乐界广为流传,人们无不惊叹于他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很多行外人士并不清楚,穆索尔斯基最初并不是个天才音乐家,而是个军官。当时他对大部分的古典和浪漫派的大师们茫然无所知。后来他与音乐家巴拉基列夫交往密切,是后者使他了解了那些大师们。被音乐所深深吸引的穆索尔斯基辞掉了官职,热情投入到作曲之中。但由于他从来不愿学习“和声学”,也丝毫不想学习音乐技法,所以他是靠本能逐渐找到自己特有的音乐写作方式的。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作品不多,由于他嗜酒成性,致使这位杰出的作曲家四十刚出头便因病辞世。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作品在描述瞬间的状态方面,其情感的强烈、多变,极少有人能与之相比。《跳蚤之歌》作为一首不朽的音乐名作,至今在音乐界广为流传。

(责任编辑/韩春萌)

猜你喜欢

音乐界斯基浮士德
李斯特,音乐界的浮士德
论浮士德博士的性格缺陷与相对应的五宗罪
名导波兰斯基再遇性侵指认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
浮士德魅惑工厂
最后的战争
大导演波兰斯基的罪与罚
光荣,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