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要重视人格塑造
1997-12-28周正猷
周正猷
小张是单位有名的“剌头”,同事都知道他蛮不讲理,常常敬而远之,不与他接近。领导也奈何不了他,若是谁签字扣了他的奖金,他就会赖在谁家吃喝……。他在家更甚,不仅欺侮兄嫂弟妹,对父母也经常恶语中伤,甚至拳脚相加。家人气愤不过,曾把他捆送精神病医院,住院3个月,看起来是好多了,可回家不几天,又恢复了本来面目,甚至变本加厉……
小贾是某报社的记者,既受过良好教育,又从事一份教育人的工作,可是她总是不能与同事、领导处好关系,人们无法接纳她,理解她,因为她太自私了,她的心目中唯有她自己。她不顾集体利益,更不关心别人,就连对待父母也同样表现得毫无情份。她霸占父母的住处,强令母亲服侍她,稍不如意,砸锅摔碗,闹得四邻不得安宁。父母年迈,经不起她折腾,可又无法,悔恨万分……
有多少像小张、小贾的父母们走进过周大夫心理咨询室,希望他们的子女得到治疗,他们自己也希望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其实,他们的子女不是得了重精神病,而是属于人格问题。或者叫人格障碍,是很难改变或者被治愈的。周大夫对这些父母表示理解和同情的同时,也未忘记告诫,希望所有的父母从小就重视孩子的人格塑造。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人格和人格障碍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谈起。
人格的涵义比一般所说的脾气、性格广泛得多。人格除了性格之外,还包括气质、兴趣、能力、智力、理想、信念、责任心、荣誉感等等。人格不健全。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使他难以适应环境。人格结构的明显偏离正常,医学上称之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一、他们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他们特殊的行为模式可以表现在多方面,如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二、他们不会感觉自己有什么缺点,而把一切困难和错误都归咎于别人或环境。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总是把自己的意见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干了不道德的事也毫无罪责感。
三、他们常常会伤害别人,自己却泰然自若,任凭别人对他们的行为提出异议,也不感到内疚和心情不安。
四、他们常常会以猜疑、仇视和偏执的看法对待别人和对待环境,而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与人难以相处。
轻症人格障碍的患者能正常生活,与其亲近者才会发觉其性格怪癖,或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事违背社会习俗,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人在社会上常被称之为“怪人”或者“邪头”。
人格障碍虽不属于精神病,但属于心理障碍。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难以治疗。
儿童心理学家证实,儿童的人格特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儿童自出生时起就要接受环境的熏陶。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赖以发育、赖以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家庭的环境质量,尤其是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的人际关系等对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指出,儿童时期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是病态人格产生的首要原因。例如,父母对孩子冷漠,没有温暖,缺少抚爱,情感上距离比较大,使孩子有失落感。年幼丧失父母或经常遭父母打骂,就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正常关系,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十分淡漠,不能理解别人,不能分担别人的心情感受,不能从感情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
另外,父母行为不规范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没有定规和原则,使孩子无所适从,缺乏学习、效仿之规范,不可能发展明确的自我认识,也容易形成变态人格。
人格障碍的预防除注意做好优生优育各项措施外,及早注意儿童的心理卫生,注重优化儿童发育的环境和教育因素,尤其是注重提高家庭的文化素质,改善家庭的人际关系,改良家教方法,加速儿童社会化教育等均十分重要。
发觉孩子的人格异常,更应注重环境和教育影响,必要时及早请儿童心理医生参予指导,实施教育和训练,以及其他必要的心理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