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享受悠闲

1997-12-28苏鸿启

祝您健康 1997年10期
关键词:容纳劳作散步

苏鸿启

老年人从劳作岗位上退下来,便拥有了很多可以自行支配的时间,成了一位“时间富翁”。这种意义上的时间富有者,有人感到从未有过的悠闲和轻松,可也有人感到从未有过的疲劳和厌倦。反差如此之大,这里就有一个“善待悠闲”的问题。

悠闲,是—种生存状态,生活中不能没有悠闲。

正是由于生活中有了悠闲,人生中就多了一种优美,一种享受,一种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悠闲的氛围中,即使困难重重,也会保持生命活力,会使自己的思绪有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尽可以静下来细心于自己乐于从事的活动,梳理自己的一切,享受悠闲中带给你的愉悦。这样,紧张而有节制的思维将使脑细胞老化减慢,并使那些无生气的细胞运转起来,促进机体在健康长寿的路上行进。

善待悠闲,就会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没有狂性与妄想地活着,明白自己一生所求何在,不刻意追求活法的花哨和伪饰;善处悠闲,就能驱散自己心头的迷雾,融化感情的积雪冰霜,看待生存本来的面目和目的,求得无恨无悔的悠然安适。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特殊季节,它有着自己特殊的风采和秀丽。而悠闲之于老人,恰恰是广阔无比的天空,能容纳每一片或浓或淡的云彩;是雄伟壮观的高山,能容纳每一块或大或小的岩石;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能容纳每朵或清或浊的浪花。生活既然给了老年悠闲的时光,你就应该把握,应该珍惜,在悠闲之中丰富人生暮年。

不过,日常的生活事实告诉我们:“忙”不难,“闲”最难。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人多事少大家闲着无事可干,把时间消磨在看报,下棋,聊天,打毛衣上,开始也许觉得还是不错的,时间一长,才感到比过去整天忙事业、干工作还要精疲力竭。这就是忙惯了闲不住的心理反应。

长时间养成的这一劳作习惯,退下来后是要经过一段心烦意乱的磨合才能找到适宜自己的悠闲之乐。我的邻居退下来后,经过一年多的悠忽岁月,才找到了自己悠闲自乐的感觉。他每天的时间分配都是一定的,什么时间读书、写作、会友、散步等等都是固定的。现在,邻里看到他在那条栽满柳树的林荫小径上散步时,就知道已是下午四点了。

消闲应不计得失,自寻其乐。比如钓鱼,兴趣在钓不在鱼。钓了一天半晌,毫无所获,照样高高兴兴回家。即或是看朋友,跑了很远的路,却碰到朋友不在家,也不失望。因为走路也是消遣,而且一路之上所见所闻,总会比呆在家里要丰富得多,应该满意了。

我们也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退休后,衰老之快,令人吃惊,也有的人总感身体不适,似乎各种疾病纷纷袭来。为什么老年人退休后面临这样的困扰?原因有很多,且各不相同,但其中一个共性的原因,恐怕还是退休后不善于对待、处置悠闲的时间,意志松弛,情绪低落,突围不出“风烛残年”之感的包围。

现代科学表明,积极的生活方式会刺激人体的适应机能,延缓大脑的退化和保持生命活力;消极的生活方式则会削弱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中枢神经传导受阻,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失常,出现衰老等不良状态,从而加重疾病,甚至加速死亡。

还有些老人的消闲是不可取的。对本来是正当的爱好、娱乐失去分寸,无度地消遣,会给健康、情志带来负值。比如搓麻将、打扑克,一上手就放不下,一连几小时,甚或通宵达旦,常年如一,实在有害身心健康。难怪有人说,悠闲也是一个人修养程度的展现,这话恐不为过。

世上万千种退休老人,自然有万千种休闲法。各人的处境、个性、素质不同,休闲的门路自然不一,但各人都应当寻求符合自己实际的而又不违背康乐的原则。须知:悠闲是一种精神上的快适感,享受悠闲,需要热爱人生,它与闲荡、闲呆、闲懒不在一个层面上。只有自处超然,崇尚悠闲,好而不滥,频而不乱,随心尽兴,率直坦诚,平心守心,保住一片滋长温馨的憩园,才能真正体会到悠闲的那份清香。

猜你喜欢

容纳劳作散步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散步的收获
散步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阅读理解Ⅲ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