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公权“笔谏”唐穆宗等

1997-04-02陆茂清等

知识窗 1997年5期
关键词:柳公权运笔天桥

陆茂清等

“柳骨”,是人们对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独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据史书记载,柳公权常全神贯注看屠户剔骨,又用心观察惊马、奔鹿、斗牛,将动物的骨骼结构及强劲姿态融注于笔划之间,其字劲紧严正,骨力遒健,故谓之“柳骨”。

人如其字,这位书法大家秉性耿直,刚直不阿,颇如其峻峭诤骨的书风,故人们爱“柳骨”,既是爱他的字,又是爱他的高尚人品。

柳公权得中进士后,初在地方上任小官。一次,唐穆宗出京游览,至一庙宇,见到了寺壁上柳公权的题词,对他的笔法赞不绝口,连称“妙哉好字!”嗣后不久,柳公权进京朝见皇帝,穆宗高兴地说:“朕曾在寺中见过卿的墨迹,堪称一流,就留在京中任职便了。”于是封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后又提升为翰林学士。

封建帝王中,穆宗当排在昏君之列,生活放纵,痴迷声色。一日早朝,穆宗心血来潮,对柳公权说:“朕近时正在练字,却总感不得要领。卿对此造诣较深,可否作经验之谈?告知联如何运笔。”

柳公权想了想说:“以小臣的体会,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不正则笔也难正。”他讲的听上去是运笔之法,实则乃规劝穆宗端正品行心术,做一个明君。

穆宗并不是呆子,自然听出柳公权的弦外之音,脸色由晴转阴。群臣见状,暗暗担心,无不为柳公权捏了一把汗。柳公权却神态如常,毫无惶恐之色。

出乎意料,唐穆宗挥挥手:“朕知道如何运笔了,卿且下去吧。”他原本是要惩柳公权“讪讽主上”之罪的,只是考虑到,柳公权讲的是运笔的方法,又是答自己所问,罪名难加,更出于爱柳公权的才华,终于使柳得以幸免。

这就是流传千余年的柳公权“笔谏”的一段佳话。

其实,柳公权犯颜直谏不止一次。

唐敬宗也是个胸无大志的平庸之君,无所作为却喜欢臣下颂扬。一日与群臣谈论汉文帝如何躬行节俭时,高举双袖说:“朕这件衣衫,已浆洗过三次了。”

众臣立即趋声附台,七嘴八舌,大加逢迎,一片赞美之声。内中唯独柳公权一言不发,敬宗瞥见了,问道:“卿以为朕此举如何呀?”

柳公权不假思索地说:“臣以为,揽贤才,摒不肖,明赏罚,开言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弊,乃英明之主日思夜虑之安邦定国大计,至于穿旧衣,虽也不失为好事,只不过小事一桩,终难上国史。”

敬宗闻言,顿时脸红耳赤,却又不便发作。

(责任编辑/杨剑鸣)

谢叠山的“卜卦砚”

徐弋生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人,宝祏四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自抗元失败后,便隐姓埋名,从江西到福建建阳,以写字卖卜教书为生,栖身于城南朝天桥的桥亭之中。后元朝迫其出仕,地方官把他强行送往大都(今北京),遂绝食而死。

谢叠山生前有一方石砚,名为“卜卦砚”系有名的觎砚,又称龙尾砚。此砚长九寸七分,宽五寸元分,厚九分,砚额篆有“桥亭卜卦砚”五字,正面左右还有草书“此吾石友也,不食而坚,语有之,人心如石,不如石坚,谁似当年采薇不食,宋义贤也。”砚背右有“宋谢待郎砚,明程文海题”;左有“明永乐丙申七月,洪水去,桥亭易为先生祠,揭地得之,闽后学赵元。”

谢叠山当年所居的朝天桥,系宋绍兴年间所建,石址木梁,上砌以砖,覆屋七十三间,横跨双溪之上,首亭有桥房四间。后来他被逼北上,行前将此卜卦砚埋于地下。明永乐丙申年七月,建阳遭受特大洪水,朝天桥桥亭、驿舍均遭洪水冲毁,洪水退去之后,建阳县知县邵某出于对谢叠山的崇敬,于桥头驿站前建起了叠山祠,以事祭祀。“卜卦砚”就是当时掘地建祠期间被出土的。

据《瞭望》杂志前些年介绍说,建国初期,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初梨同志在北京市偶然购得了谢叠山卜卦砚。消息传开之后,有一日本人曾想出一万美元将此砚购去,但遭到李初梨的拒绝。八十年代,李初梨同志离休转回四川定居后,将此砚以及其他文物一起捐献给了重庆市博物馆,得到了国家的良好保护。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柳公权运笔天桥
字钉运笔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拜师
浅谈水墨画中的“笔、墨”
柳公权戒骄
天桥
从“人”字书写时的运笔方式感悟的
在天桥上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