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说麋鹿
1997-03-31张在新严红
张在新 严 红
在《封神演义》中,描写了姜子牙乘坐元始天尊赠送的“四不象”,率天下八百镇诸侯讨伐商纣的故事,使得“四不象”妇孺皆知。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称,因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而非驴”而得名。麋鹿原产地在中国,被古代君王豢养于园林,或悠游于沼泽原野。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的一天,一位名叫阿芒·达卫的法国天主教神父,经过北京南郊的皇家猎苑“南海子”时,他从围墙外惊讶地瞥见这里竟驯养着二三百头麋鹿!
达卫心怀叵测,为了获得麋鹿的标本,用20两纹银买通看管南海子的卫兵,盗得了两张麋鹿皮及头骨。达卫当即赶回法国,将鹿皮、头骨送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鉴定。1886年,鹿科中的一个新种麇鹿在西方被确认,著名的生物学家爱德华以它的“发现者”命名为“达卫鹿”。达卫撰文进行介绍,相貌奇特的麋鹿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达卫介绍麋鹿之后,经西方学者几年考察,在南海子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糜鹿的踪迹。麋鹿是如此之稀罕难得,引得欧洲各国垂涎三尺,西方国家纷纷派出外交官或传教士向清廷索讨。苟且偷安的大清朝廷,岂惜游猎之“玩物”,连连拱手奉送。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动物园,便相继出现麋鹿美丽的身影。
此后,南海子糜鹿连遭厄运。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永定河发大水,洪水冲决了南海子围墙,大部分麋鹿外逃,被饥民捕杀果腹。6年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南海子麋鹿被侵略者劫掠一空。至此,糜鹿在神州大地上消失。
惨遭厄运的麋鹿在侵略者劫掠盗运的过程中大批死亡,最后仅残存18头!它们被分别饲养在欧洲各国的动物园中,供游人观赏,等待它们的是日益迫近绝灭的命运。
在此危急之际,英国十一世贝福德公爵挺身而出,用高价收购了残存于各国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贝福德公爵是欧洲颇有名望的野生动物保护者,他将残存的麋鹿豢养于他的庄园——伦敦附近的乌邦寺一片上千英亩的园林中。在贝福德公爵的精心饲养下,麋鹿在乌邦寺保存下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麋鹿已繁育到88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进行全面封锁,并将炸弹扔到英国本土。贝福德公爵认为“把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危险的”,他担心自己精心豢养的鹿群毁于一旦,于是毅然决定分散他的鹿群。
就这样,麋鹿被分散饲养于各国动物园及野生生物繁殖中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麋鹿已发展255头。
1956年和1973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曾先后两次赠送给我国4对麋鹿,离乡背井半个多世纪的麋鹿,终于回到了故乡。然而,没有一定数量的种群,糜鹿是难以繁殖发展的。
1985年8月,贝德福公爵的后裔,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2头麋鹿赠送给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至此,北京南海子糜鹿苑便有了一定数量的种群,在中英动物工作者的努力下,麋鹿开始繁殖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孙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