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伯温其人其事

1997-03-31

知识窗 1997年10期
关键词:刘伯温张良丞相

康 成

刘伯温,浙江青田人,二十三岁时便考取了进士,在元末做过一些中下级的官吏。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故事。有次,他经过苏州,半夜三更听到一阵喧闹声。一打听,原来有人造房,选定这个时辰上梁。造房者是个穷人,因此所造房舍规模不大。刘伯温先是点头赞赏道:“选定上梁时辰的人很精于卜算啊。”接着他又摇头连称“可惜”。左右的人向他请教缘故,刘伯温回答说:“今夜这个时辰上梁最为吉利,这家人必定将大发。可是这次建造的房屋矮小,发财后肯定又要拆去重造,而房屋一拆,聚于其中的‘旺气必然散去,这时离破产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刘伯温的预言得到了应验,那家人先是“不数载,藏镪百万”,拆房重建后又“贫落如故”。这则故事显然是后人编造附会到刘伯温身上的,这位老先生在民间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似乎并不主要因为他是大明朝的开国功勋,那些渲染他未卜先知的神通的各种传说才使得他倍受人们崇敬,提起刘伯温,谁个不知?刘伯温当然不可能有那些神通,不过人们将各种故事附会到他身上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他曾辅佐朱元璋东征西讨,一统天下,是个张良、诸葛孔明一流的人物。即使没有那些怪异的传说,刘伯温本身的经历就已是颇具传奇性。

刘伯温年青时即以文章享有盛名,他的杂文集《郁离子》揭露了元末黑暗,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特征,流传颇广的《卖柑者言》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至今大家仍常引用的名言。元末天下大乱时,刘伯温投奔了朱元璋,据说两人刚见面时,朱元璋问他:“你会写诗吗?”刘伯温回答说:“作诗是儒士的必修课,怎么不会呢。”当时朱元璋正在吃饭。他随手拿起斑竹筷子,要刘伯温以此赋诗。刘伯温应声吟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听了摇头皱眉道:“尽是秀才气味。”刘伯温说:“还没完呢。”接着他又吟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问。”这两旬诗巧妙地以张良自喻,而将朱元璋誉比为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朱元璋听了大为高兴,顿起相见恨晚之意。在后来十几年里,刘伯温运筹帷幄,屡建功勋,朱元璋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统一中国,很大一部分功劳应归于他。因此,朱元璋登基后对这位功臣特别尊敬,一直尊称他为“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并还赞美说:“你真是我的张良啊!”

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他的“诚”不仅只是对大明朝忠心耿耿,而且也表现在他办事出于公心,以大局为重上。有一次,中书省都事李彬贪污的罪行暴露了,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彬是自己的亲信就竭力包庇他,并亲自求刘伯温帮忙。但刘伯温不徇私情,坚决按法律办事,将李彬处死,即使与李善长结下怨仇也在所不惜。可是,后来当朱元璋不满意李善长,想撤去他丞相职务时,刘伯温却表示反对:“李善长有功,而且能协调诸将的关系,不能撤换。”朱元璋听了大为惊讶,说:“李善长多次在我的面前讲你的坏话,想加害于你,可你怎么还帮他讲话?”刘伯温回答说:“换丞相就象房屋换柱一样,必须要用大木,如果用小木去换,房屋非倒塌不可。”过了一些日子,朱元璋终究还是将李善长罢免了,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并满以为刘伯温一定会赞成,因为杨宪是他的好朋友。然而事实正相反。刘伯温说:“丞相处理事务时必须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不能参杂自己的感情和利害得失。可是杨宪做不到这一点,他有当丞相的才干,却没有丞相应该具有的气度,”朱元璋不止一次地表示,最好刘伯温亲自出任丞相,可是刘伯温总是固辞不受。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伯温见国家业已统一,社会日趋安定,国家建制已逐步完善,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自己安国定邦的愿望已经实现,再加上接受历代开国君主杀戮功臣的教训,便也学张良急流勇退,上表辞官归乡了。他本来就不想追求白云飘浮似的富贵,回到家乡后也不以功臣自居,只想过野鹤闲云般的日子,以饮酒弈棋安度晚年。然而,诚意伯的归乡把地方官惊动了,他们纷纷前来拜谒。刘伯温一律避而不见。后来,青田县令装扮成山村野民前来拜访,不认识他的刘伯温热情接待。在吃饭时,来访者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刘伯温大吃一惊,赶紧离座口称小民,把这位县令弄得十分尴尬和惶恐不安。后来,他又来拜访过几次,但再也见不到刘伯温了。

尽管刘伯温已归乡隐居,但朱元璋对他总不太放心,以想念他为理由,命令刘伯温每年都得来京城住段时间,刘伯温的政敌也不放过他,其中后来当丞相的胡惟庸尤为嫉恨,因为有次朱元璋向刘伯温征求对胡惟庸的看法,刘伯温没正面回答,只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您要驾车,是否会选择辕木已腐烂的那辆呢?”这事传人胡惟庸的耳中,从此他便将刘伯温恨之入骨。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刘伯温入京觐见时患病,胡惟庸假意前去探望,伺机毒死了他。一代名臣,就这样死于奸人之手。刘伯温建立了张良般的功业,但终于未能像张良那样安享天年。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刘伯温张良丞相
张良受书
刘伯温以德服人
一只烧饼走天下
谁是明代的“诸葛亮”
张良拾鞋
聪明的刘伯温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丞相何故发笑
张良拾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