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诉说
1996-08-28爱林
爱林
大约在1亿4千2百万年前,在后来属于中国辽宁西部的大地上,河湖纵横,森林遍地,这里欣欣向荣地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古代生物:有地上行走的早期哺乳兽类,鹦鹉嘴龙、翼龙等小型恐龙,水里游着北票鲟、狼鳍鱼,还有天上飞的鸟类。其中有一只鸟,它飞着飞着,也许是找不到食物太饿了,也许是遇到火山爆发的强大气流,它一头栽了下来,倒在地上死了。后来,它的尸体被埋藏在岩石中,经过长年累月的岁月,体内的有机质被矿物质代替,变成了一块化石。
公元1994年的一天,这块化石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连海教授手里。它向侯教授显露出这只来自1亿4千万年前的鸟儿的骨骼
和羽毛。侯教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过这块后来被他命名为孔子鸟的化石后,激动不已:“这是一块中国的始祖鸟化石!”
学过一点生物进化史的人都知道德国有个始祖鸟。那是在1861年首次发现的。那是当时人类能找到的鸟类祖先的唯一化石。在后来的100年时间里,这样的始祖鸟化石一共只找到7块。这7块化石,就奠定了1亿4千5百万年鸟类发展的全部依据。但是,从始祖鸟再往后的鸟类是什么样子?它们是怎么发展成今天的现代鸟类的?人类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百余年以来几乎是停步不前。因为,很难找到鸟类的化石。
侯连海教授告诉我:鸟这种东西,不像是爬行动物什么的,它到处都去。热的地方也去,冷的地方也去,干燥的地方也去,有水的地方也去,比地上走的动物活动范围大多了。所以它可能死在各种地方,就比地上走的动物难保存得多。所以一块鸟类的化石,要比一块走兽的化石珍贵得多。中国对于远古鸟类的研究开展得很晚,大约是70年代才开始,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化石。侯教授就是从70年代开始搞鸟类研究的,一个原因也是人们在发掘别的动物化石时,发现了鸟的化石。
搞古生物的研究,是一件艰苦的事。因为你不但要从事大量的野外考察,进行大量枯燥的分析比较,你还要凭运气。一块有重大价值的化石出现,往往会使你的工作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巨大突
破。侯教授就是在发现了第一块孔子鸟的化石后,又在辽西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孔子鸟化石。他在仔细研究了化石之后,发现:始祖鸟有牙,而孔子鸟没有。孔子鸟前肢的肱骨近端有一个孔,始祖鸟却没有。孔子鸟的第二指爪明显小于始祖鸟,尾椎比始祖鸟短,胸骨也比始祖鸟的发育。他得出了一个震动世界鸟类研究界的结论:德国的始祖鸟不是现代鸟类的直系祖先!从地质年代来说,孔子鸟出现得稍晚一些,但是从进化的程度上,孔子鸟却大大优于始祖鸟。关键是,始祖鸟虽然有了羽毛,但它几乎是不会飞的,而孔子鸟已经具备了飞翔的能力,它是会飞的!
那么能不能说孔子鸟就是现代鸟类的祖先呢?侯教授说现在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能这么说:始祖鸟是鸟类祖先的一个旁支,而孔子鸟则是与现代鸟类亲近得多的另一支祖先。“真正的现代鸟类的直系祖先我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找到,而且极有可能在中国找到。”
对于在中国找到现代鸟类的祖先,侯教授虽然充满信心,但是对于辽西化石的前途,他却忧心忡忡。因为,近年来那里的化石正在以惊人的程度流失。侯教授说,根据他掌握的情况,现在流到外国的孔子鸟化石已不下几十块。在美国有十来块,日本有人在一个展销会上看到50多块孔子鸟和另一种朝阳鸟的化石。在加拿大据说也有人看到过这样的化石。甚至在北京的潘家园古玩市场,也有孔子鸟的化石在公开出售。化石肯定是不法分子偷偷走私出去的,而更可怕的是,当地的农民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在乱挖乱采化石。侯教授曾亲眼看到过他们用铁锹和镐头像挖白薯窖一样地挖化石,他不禁痛心疾首,对农民们说:你们不要再挖了!你们已经把层面挖得乱七八糟了,只一年的功夫,就把按科学方法10年也挖不完的东西完全破坏了!这些化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贝,我们不能对子孙后代犯罪啊!
侯教授说,化石这种东西,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不会再生出来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所以每一块化石都要充分利用它的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自然留给我们的遗产,那都是无价的珍宝。去
年,侯教授曾经在辽西看到过一块两栖类的化石,那是从未见过的稀世之物。他企图说服拿着化石的人把化石给他,没有说动。一个月后,侯教授再次去追寻那块化石时,化石已经不知去向,留给侯教授无限的遗憾。对于一个搞了几十年古生物研究的科学家来说,也许那是他等待了半生的东西。失之交臂,怎能不扼腕叹息!那块携带着古生物丰富秘密的化石究竟上哪去了呢?也许,它已经流落到化石贩子手里,已经流失到海外——它也许会让交易的农民得到一点小钱,让化石贩子赚到一笔大钱,可是让我们的中国科学家和科学事业遭到的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责任编辑:黄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