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与写作
1996-07-15戴敏
读书 1996年1期
戴 敏
全球气候变暖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一些学者把它归因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但我更相信另外一种观点:地球气候本来就是冷暖交替的,既有时间尺度为几亿年、几千万年的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也有几年、几十年为周期的世纪内气候波动。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仔细研究了我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研究表明:近五千年我国气候总的趋势是变冷的,中间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冷暖波动。温暖期为殷商、秦汉、隋唐、元朝,寒冷期为周初、东汉至六朝、南宋、明末清初,其它时间则处于温暖期和寒冷期的过渡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温暖期均为盛世,寒冷期均为乱世。乱世一般表现为南北对峙,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活跃,他们频频南侵,甚至入主中原。为什么文明相对落后的北方(而不是南方)少数民族能多次打败文明先进的汉族?历史学家自有历史学家的解释,作为一个常年奔波在祖国的南方和北方的测绘技术人员,我想说的是:由于气候变冷,北方草场大面积沙化,导致北方生存条件恶化,对草原依赖性很强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向南方发展。是不可抗拒的风沙在后面驱赶着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使他们向南、向南、再向南,这样,他,们就一次次地将汉族赶过淮河、赶过长江、赶到更远的地方(历史的发展当然并非如此简单,但在错综复杂的头绪中得到这一根不粗不细的线是必要的,我记忆中也觉得好像有学者专门论述过),这导致南京一次次成为亡国之都,南方的写作也就哀怨缠绵起来。
当观众在影院欣赏《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时,有谁会想到这些作品的产生与气候的变迁有着某种联系?搞技术工作,读人文书籍,常胡思乱想,真是人生快事。这是读《南方的写作》(《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八期)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