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反骨”谈起

1996-07-15

读书 1996年2期
关键词:罗贯中三国演义

余 超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云长攻长沙郡,与守军老将黄忠三战不下;后守将魏延反出,关云长才得以入城。岂料关公引魏延来见,孔明却喝令刀斧手将魏延推出斩首。刘备惊问其故。孔明曰:“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三国演义》中再次提到“反骨”是在第一○五回:“吴太后曰:‘尝闻先帝有言,孔明识魏延脑后有反骨,每欲斩之;因怜其勇,故姑留用。”

据陈寿《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此处并未见“反骨”字样。裴松之注亦未提“反骨”。近人卢弼集前人之注,成《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影印,一九八二),仍未有“反骨”。又据为罗贯中章回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提供素材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见《历史通俗演义》,中央图书馆编印,台北,一九七一)载,庞统劝魏延斩韩国忠,投诸葛亮;后“军师班军入荆州见皇叔。皇叔看三将:为首者是庞统,皇叔言:‘贤人也。又看魏延,‘贤德也。言:‘不若吾弟关公。又看第三将是黄忠老将。”在此段文中,不但未提“脑后反骨”,对魏延的鉴定都是由皇叔刘备所作。难怪后人称“反骨”之说“全是三国演义造谣”(《新三国·魏延的悲剧》,黎东方,远东图书公司,台北,一九五四)或是“迷信的相学”。(《三国演义纵横谈(二)·魏延与反骨》,凌影,中华书局,一九七六)

然查古相书《神相全编》(《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相术部(第六四二卷)》,中华书局,一九三四——三六),并无“脑后反骨”一相。综观其“枕骨部相”下“玉枕图”及“枕骨图式”所列三十三个枕骨相,其至达者,有主封侯之“五岳枕”;其至穷者,有“腰鼓枕”,“主小贵无定,多成败反覆”。此处“反覆”之“反”,当指处事经营成败不定,得失难测,而非招杀身之祸“反骨”之“反”。可见枕骨各相均为善相。“枕骨图式”亦云:“故古人有言,头无恶骨,面无好痣,斯言信之矣。”由此可见罗贯中之前尚无“脑后反骨”之说。它若不是罗氏之发明,则至少是由他首先付诸文字,因而罗氏为文史籍中“反骨”说之始作俑者。《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北京,一九七九)、《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三联书店,香港,一九八八)及《大辞典》(三民书局,台北,一九八五)均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反骨”之出处自是理所当然。

现代科学证明,人脑后部骨骼系由两块顶骨(parietal bone)及一块枕骨(occipital bone)组成。我们祖先何以仅据此三块骨骼研究出象《神相全编》中“枕骨部相”上所列那许多名堂,而至罗贯中又发展出一“反骨”骨相?一种英文版医学教科书《人体解剖》(HumanAnatomy,vandeGraaff,Wm.C.BrownPublishers,1995)上说:“有些成人在头部骨缝之间有多余骨骼,称为sutural或者Wormian骨。”在《英汉生物学词汇》(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四)中,Suturalbone译为“缝间骨”。Wormian则取自一哥本哈根医生之名,因其最早对缝间骨做了详细描述。

对缝间骨的进一步解释可见于《格雷解剖学》(GraysAnatomy,BountyBooks,NeWYork,1977):“除通常头骨骨化中心外,额外者可见于骨缝间。其形成不规则的孤立之骨,嵌于头骨间,称为Wor-mian骨……它们常出现在人字缝(即二顶骨与枕骨接缝)处,但有时也出现在囟门处,特别是后囟门。”这里所谓后囟门(posteriorfontanell)恰位于脑后(二顶骨与枕骨接缝)正中位置。该书除提到缝间骨会出现在头骨其它部位外,又说:“在一些情况下,一对大缝间骨可以形成整个枕骨的上项线上部。”由此可见,罗贯中之“脑后反骨”及《神相全编》所记“枕骨图式”居然在人体解剖学上有了根据。自然,对无神论者而言,据顶骨、枕骨及缝间骨来推算人的前程命运无异于迷信。

然而,缝间骨自有其科学用途。一九一八年七月十六日,俄国苏维埃政权在乌拉尔山区叶卡捷琳堡市(一九二四年后曾改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将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一家枪决。一九七九年,苏联一地质学家及一电影制片人在当地发现一些尸骨。一九九一年七月,俄国政府终于同意将遗骸掘出鉴定。由于尸骸面目全非,无从辨认,叶卡捷琳堡市邀请了若干美国专家参加身份鉴定工作。尸骨被逐一编号鉴定。美国《纽约人》(TheNewYorker)杂志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一及二十八日合刊对此作了如下描述:“……余下三具尸骨,三号、五号和六号是三个青年或近成年女性,与七号(女皇亚力山德拉)一样,皆在脑后有一不寻常突出骨结构。这一特征称为Wormian骨,仅见于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六的人口。该特征充分显示三个青年妇女间的姊妹关系及其与七号尸体间的母女关系。”上文之Wormian骨即缝间骨,很可能即罗贯中所谓“脑后反骨”。该骨尽管在人群中存在比例甚低,但可遗传。

自罗贯中发明“脑后反骨”,这一用法亦流传下来,但其义稍有衍变。例见《太平天国·天父下凡诏书》:“今有周锡能反骨偏心,串同妖人回朝,内应谋反”;及太平天国李秀成《谕李昭寿书》:“竟不意尔乃反骨之人”。(均见《汉语大词典》)至此“反骨”已与“脑后”脱离而表谋反叛逆之心,但仍不失一“骨”字。甚焉者,可见于《三国演义》英译本。如果BreWitt Taylor的一九二五及一九五九年英译本(RomanceoftheThree Kingdoms,Kelly&Walsh,Ltd.,1925,CharlesE.TuttleCompany,1959)尚遵循罗氏原文,将“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译为“Iseetheboneoftreacheryatthebackofhishead”,点出“反骨”及所在部位,那么MossRoberts在其一九九一年的译本(ThreeKing-doms,AHistoricalNovel,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For-eignLanguagesPress,1991)中,却“精简”文字,将同一句话译为“IseetreacheryinWeiYan”——“吾观魏延有反心”了。呜呼!“脑后”不存,“反骨”焉附?

猜你喜欢

罗贯中三国演义
湖海散人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剑胆琴心向《三国》
三国演义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
罗贯中识鸟济贫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