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小儿食物有讲究
1995-12-30范正江
范正江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正处于长身体增智能的旺盛期,也是人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机体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生理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新陈代谢协调能力低下,对触及到的诸多物质都很敏感,且耐受性差,就连日常饮食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给小儿烹制的食物要有别于成年人。
首先,膳食的结构组合宜精不宜粗,“食不厌粗颐天年”只适宜中老年人,对小儿来讲是有害无益的。要求为孩子提供的食物不仅要营养丰富、新鲜卫生,而且必须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易于消化吸收,特别是构成生命基础的蛋白质要做到量足质优,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供给量,应占蛋白质供给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对富含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应适当控制摄入量,不宜吃得过多。因为小儿的唾液分泌量少,淀粉消化酶含量不足,淀粉吃得过量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胀,影响孩子的正常食欲;至于纤维素的摄入之所以要限量,是因为其在体内生成的热能较低,无法替代别的营养素,满足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小儿对热能的特殊需要。同时,高纤维素的食品,一般植酸含量都高,而纤维素与植酸均可妨碍机体对矿物元素的锌、钙、铁等的吸收利用,而这些矿物元素却是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当然,强调小儿膳食组合结构宜精不宜粗,并非要求每餐必吃“禽鱼肉蛋奶”等动物类食物,而是在平衡营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适当优化食物组合,做到以精为主,粗细结合,保持动物脂肪、蛋白,植物脂肪、蛋白和新鲜蔬菜类三者比例均等,大致每天控制在“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的营养摄取水平上就可以了。
其次,是菜肴的口味宜淡不宜咸,口味不能像成人那样。特别是食盐量大的北方地区更应注意这一点。因为钠盐在人体内吸水作用很强,摄入钠盐越多,体内潴留的水分也就越多,这就改变了机体的血容量,加重了心肾等内脏的负担,迫使血压代偿性升高,而诱发高血压病,特别是对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成熟的婴幼儿,这种危害更为严重。据美国一位科学家调查,一批10~13岁的儿童,婴儿期吃得食物过咸者中,有n%患了高血压病。所以专家们一再告诫,预防高血压病,要从小儿低盐饮食抓起,其道理就在这里。同时,饮食吃得过咸还能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为病菌在口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上生存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再加上钠盐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抑制了上皮细胞的活性,降低了包括干扰素在内的抗病因子的正常分泌,更加削弱了机体防御疾病的免疫功能,除易罹患上呼吸道等诸多疾病外,还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家长对孩子食盐过量的危害应具有高度的警觉。
第三,食物的新鲜卫生,对维护小儿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强调食物新鲜不单纯指烹制食物选择的原料要新鲜,更重要的是烹制加工好供直接食用的成品也得新鲜,做到现做现吃。那种为了图省时省事做一顿吃数餐,超量烹制食品的做法极为有害,特别是含有较多硝酸盐的蔬菜类被做成菜汁或菜泥,烹制成菜肴放久了,极易被细菌污染而发酵变质,其中的硝酸盐,一旦被空气中的还原菌还原成有毒害作用的亚硝酸盐,就成了名符其实的毒物。小儿吃了含有亚硝酸盐的有毒菜肴后,轻者出现严重的缺氧,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则呈昏迷状,并伴抽搐,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为小儿烹制食物,一定要宜少勿多,现做现吃,餐餐吃尽。这样家长虽麻烦些,但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卫生,能达到吃饭讲营养、保健康之最终目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为小儿烹制的饮食不宜添加带有刺激和特殊异味的调味品。因为小儿从出生后第七个月开始,一般味觉都比较敏感,对酸、辣、苦、甜、咸等味都尝得出来,故给小儿烹制饮食,一开始就应忌用刺激性和带有特殊异味的调味品,如天然与化学合成食用香料、甜味剂、酸味剂、人工合成色素及化学防腐剂等,因为这些添加调料不仅易产生副反应,给孩子健康造成危害,其异味还能引起拒食条件反射,迫使孩子养成偏食、挑食和以零食代餐的不良饮食习惯,干扰了正常进餐。
味精是否适宜儿童食用?国内外科学家反复研究论证后,目前认识比较一致。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一种由蛋白质分解或淀粉发酵而来的氨基酸,不仅鲜味浓郁,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其进入人体内完全能被消化、吸收,并进入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但考虑小儿具有敏感性强、耐受力差的生理特点,不宜像成年人那样按各自喜爱放开食用,而应以少用为佳,适当地控制摄取限量是必要的。
总之,家长为小儿烹制加工的食品,一定要符合营养丰富、新鲜卫生、花样常新、口感相宜、易于消化的原则,避免食源单一化、烹制简单化、花样固定化、口感成人化,以利增强食欲,提高进餐的兴趣,促使孩子吃好每一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