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反思

1995-07-15李鹏程

读书 1995年2期
关键词:东方文化转型理论

李鹏程

王永云《文化论》对当前文化的转型提出了些有意义的观点。

作者通过回顾和反思历史,对文化结构、结构要素以及它们的功能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同其他各种文化要素的关系,使文化转型得以协调地进行,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文化比较理论是指导人们在现实中如何处理对外开放过程中本土与外部的各种复杂关系的理论基础。什么样的比较理论对于文化的积极转型才是真正有效的、即具有完全真理性的呢?中国人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实践中,不断地探寻着文化比较的真理。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再到所谓的“西体中用”,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艰难的文化探索过程。在一段时间中,全球历史“五阶段进化论”十分盛行,因而,“中西”之争就被变成了“古今”之争。所谓“某某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口号及其实践后果,就最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文化比较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文化转型的思想局限。然而同时,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却为人们开辟了一条文化比较的新路。对此,《文化论》一书认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文化类型的发展与不发展之间的程度上的差别,另一种是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别。对这两种差别不可以混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到底是哪一种差别呢?应该说,“类型论”者在今天占了大多数。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如果对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类型差别不做深入地研究,甚至有意地忽视这种差别,而对西方文化盲目追随、亦步亦趋,把它的现实状况看作我们今后的前景,那就显然是一种缺乏理智的态度。孙中山的西方化(欧美化)理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曾经有过的俄国化理想在中国历史上所承担的严峻命运,难道不值得我们在今天深思吗?因此,对问题的研究还必须重新回到东方文化或中国文化“本身”来。在探索“本身”如何发展的问题时,不应把西方文化作为定向,而只应该作为参考。因此研究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成为当务之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指导意义,大概在此。

文化转型理论之所以比社会发展理论更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看重,在于它比后者有更为宽广的思考境域。许多社会发展理论比较重视实证地考察社会物质生活和制度建构的发展,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依然有片面性:它常常把人的精神文化因素排除在其理论视界之外。与它恰恰相反,文化转型理论十分重视被一些社会发展理论遗忘了的、或者所轻视的东西,它强调风俗、习惯、道德、意识形态、宗教和社会心理等“文化软件”对社会发展即文化转型的影响和实际作用,同时,它强调这些“软件”与物质进步及制度建构的十分密切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理论构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社会发展的实际指导,才能更近似地符合社会现实的变动趋势。《文化论》一书给我们的启发,正在于此。

(《文化论》,王永云著,北方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月版,7.50元)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转型理论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多样解构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