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在儿科病中的应用
1994-12-30马金光
马金光
敷脐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简易外治疗法,就是将适合病情的药物,敷于肚脐内,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敷脐疗法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病方法,且简便易行,作用迅速,尤其对婴幼儿在口服药或针灸等均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用敷脐法尤为适宜。
小儿夜啼1、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陈茶叶1克,共研成细粉末。用水调成饼状敷脐中,用干净纱布固定,1~3次便可痊愈。2、牵牛子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无菌纱布固定,一般当夜即能止哭。3、用朱砂适量和水少许,共磨溶,以毛笔蘸朱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口和手足心,连续3~4天。可止夜啼。
小儿风寒感冒1、葱白10克,连翘8克,共捣烂,敷于脐部。2、杏仁、苏叶、前胡、半夏、陈皮、桔梗、甘草、枳壳、茯苓各1克,共研成粉末,加白蜜7.5克,连须的葱白3根,捣成糊状;另用萝卜汁10克,大枣3颗去核捣烂,合诸药成一团饼状敷于脐上,半日换药1次,换药2次即可见效。
小儿腹泻1、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研成细末,水调敷脐上,一次即止,连用2~3次即愈。2、吴茱萸、肉桂、广木香各5克,公丁香、地榆各4克,共细研成末敷于脐上,用纱布固定,48小时后去除,连用2~4次。3、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黄腊30克,先将前两种药研细,再合黄腊熬成膏,每次用5克敷脐,外用热水袋热熨。长期腹泻者,改用炒五倍子、干姜各2克,吴茱萸、丁香各1克,共研成细粉,水调敷脐中,1次止,2次即愈。
小儿口腔炎症1、黄连粉3克,用水调和,敷于脐上,外用纱布盖好,用胶布固定。2、用北细辛10~15克,研成细末,用水调成糊状,加少量蜂蜜或甘油调匀置纱布上,敷在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连用3天,症状可缓解直至痊愈。
小儿遗尿1、硫磺3克,葱白3根,共捣成泥状,敷脐固定,三次可痊愈。2、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2~9次可愈。3、用五倍子30克,何首乌30克共研末,用醋调和敷于脐部,用纱布覆盖,连敷2~3次可愈。
小儿脐炎1、用百宝丹或白芨1克,撤于脐中用胶布固定,1日1次,连用2~3天。2,取艾叶50克烧灰,黄连20克,研成末,混匀后先将脐部常规消毒,涂上药粉,再用纱布包扎,每日早晚2次,连涂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