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武汉品尝三鲜豆皮
1994-12-29李燕春
李燕春
我原是湖北独立师8201部队警卫四连连长,负责武汉市人民政府的警卫工作。由于职业的缘故,使我有幸作为警卫战士,在毛主席视察武汉期间多次见过他老人家。多年以后。有一件事始终让我难以忘怀,每每忆起总是激动不已。这就是毛主席于视察工作期间在武汉老通城餐馆和人民群众一起品尝三鲜豆皮的动人情景。
1964年8月,毛主席又一次来到武汉,当他得知武汉人用早餐时爱吃三鲜豆皮后,就打算亲自去餐馆同人民群众一起品尝一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接见、会议等工作,毛主席事先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过招呼。工作人员为了主席的安全与武汉市公安局取得了联系,公安局及时对老通城餐馆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对餐馆附近的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查访。这一切,毛主席是不知道的。
一个晴朗的早晨,毛主席身穿便服,没有乘坐轿车,没有带警卫人员,也没有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径直步行到老通城餐馆。武汉老通城餐馆专营三鲜豆皮,在当地颇有名气。此时,用早餐的人较多,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毛主席悄悄找一张方凳坐了下来,要了一盘(一块)三鲜豆皮,一边观赏,一边品味,小磨麻油煎的金黄色、热气腾腾的豆皮色美味鲜。毛主席吃过一盘,又要了一盘,当他老人家吃完第二盘豆皮时,一个小姑娘随妈妈来餐馆吃豆皮,小姑娘一扭头,无意间发现一位爷爷的面孔十分熟悉,好象在哪儿见过——猛一醒悟:这不是毛主席、毛爷爷吗!她幼小的心立即激动起来,未来得及告诉妈妈,就一下子扑到毛主席怀里,“毛主席万岁!”一声高呼犹如春雷。顿时,老—通城餐馆用早餐的人全都惊动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放下碗筷站了起来,餐馆所有的师傅、服务员也放下手中活计自动围向毛主席,高呼;毛主席万岁!……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伟大领袖此时此刻能和老百姓一块品尝三鲜豆皮。欢呼的群众越来越多,把个老通城餐馆围得水泄不通。毛主席见此情景十分高兴,也振臂高呼:人民万岁……
东北鹿茸
鹿茸是与人参齐名的名贵补药,是长于公鹿头上没有骨化的嫩角,有强筋壮骨、补肾壮阳:生精益血的功能。据现代测定,鹿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对治疗虚损劳伤,调节性功能有特殊作用,是使用广泛的贵重药材。除东北三省外,西北、内蒙古等省区亦有养鹿取茸。
(中良辑)
埃利希
保罗·埃利希1854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的斯特雷林,他的父亲是犹太游方郎中,因此,嗅利希从小对医药就有很大的兴趣,在读医学院时,又得到了细菌学创导者科赫和病理学家兼腺学专家赫丹兴的教导和提携,让他在欧洲规模最大的病理研究所里见习。这一切均为其日后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埃利希一离开学校就当上了当时柏林著名的费里克医院的副院长。这时他对医药的贡献已经很不平凡了。但是,日夜不倦的工作,使埃利希积劳成疾。32岁时得了严重的肺病,不得不摆脱一切工作悉心调养。—年半后,他仅能在柏林的一个私人研究所里做些极轻松的工作。
德国传染病研究院一定要他抱病去主持院务,他勉强接受了,但毫无成就可言。埃利希不愿徒有虚名,加之柏林的气候对他的病体很不相宜,他终于辞职到西北干燥地带去居住。
这时,法兰克福医学院和医药界人士经常去请教他。医学院院长看见他在自家的厨房里做实验,便邀请他到学院的实验室工作。
结合自己的疾病,埃利希就免疫的种种现象细加探究。埃利希在法兰克福住了25年。
1907年,埃利希已经53步了,一天晚上他在实验室里彻夜工作,家人很不放心。只见他把试管红液在灯下往注射管里倾倒,好象小孩子在玩一种玩具。埃利希说:“我这试验成功,可能消灭妓女们肉体上的痛苦。”
然而,实验又把埃利希拖病了。一病就病了3个月——在这期间,由日本的烟左桥郎代他继续实验。1909年春夏之交;埃利希和日本的烟大夫悄悄地来到法兰克福的娼妓区,找着一个花柳病严重而奄奄一息的妓女,他们在她的臀部扎了一针。过了不到一个星期,那个妓女笑盈盈地找来,向他们道谢救命之恩。从此,梅毒不再是绝症。
“这新药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名字呢?”制药厂商请教埃利希。
“就叫它六零六”埃利希说,“因为是我和我的朋友们试验了606次才成功的。”
1922年5月2日,埃利希逝世于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