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届国会组成的前前后后

1994-08-24张耒

中国青年 1994年9期
关键词:选举权袁世凯国会

张耒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押赴菜市口刑场砍头示众。虽然现在的文人期望当时的老百姓有比较高的政治觉悟,在文学的影视作品中编造了老百姓同情遇难的维新志士、悲愤填膺的场景;事实却是:当时老百姓对外来事物还茫然无知,还相信照相可以摄人魂魄,铁路可以破坏地气;还在一味地盲目排外,仇视洋人,根本不明白维新派为什么要仿照西方改变祖制。因此,沿途围观的百姓大多骂这些爱国志士是“二毛子”,即后来所谓的“假洋鬼子”。清政府更是对维新派深恶痛绝,一心斩草除根。

八国联军入侵后,清廷危亡在即,迫不得已实行新政改革。于是,事隔戊戌维新失败不过几年,清政府就开始自上而下推行全方位的社会改革了。

当初,要求设立议院是十恶不赦的死罪。到了新政时期,却成为许多读书人和官员的共识或口头禅。朝廷虽然不懂得立宪政治,却不得不顺从民意。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准备在1916年实行立宪制度。1909年各省设立的咨议局就是准备实行宪政的过渡机关。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选举产生的地方咨议机关。

咨议局选举采用了西式的限制选举制度,要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或者有5000元以上的资产才有选举权。从今天的眼光看,举人不过相当高中生,只是那时教育并不普及,万元户之类也不多见,所以全国的选民仅167万余人,一般的劳动人民是没有选举权的。然而,这毕竟是中国破天荒的大变革。过去,一般的举人和小有资财的富户毫无可能与闻国政。

咨政院由各省咨议局推举代表组成,可算是中国第一个多少代表了一定民意的代议机关。但它还不是立法机关,只有有限的咨询和监督的权力。

咨议局和资政院在形式上和西方的代议制度有某些相似之处,但西方的代议机关和政党密不可分,选举是党派竞争,代议机关要由政党运作和控制。而中国当时却没有政党可言,咨议局和资政院初期只是议员个人的集合,后来虽然有议员组成的松散的政治团体,成为政党酝酿的萌芽,却始终没有发展成西方政党政治的条件。没有政党对立和竞争的代议机关,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代议机关的作用,这种状况直到民国建立以后才大为改观。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虽然还有不少人想当皇帝,可是无论谁当皇帝都不能令人信服。共和制度不需要世代相传的皇帝,却提供了轮流坐庄的机会,于是懂得共和制度和不懂得共和制度的人们,都同意在中国实行共和制度。因此,设立国会实行代议制度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一届国会是认真仿照西方建立的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可以选举国家元首、制订宪法和法律、批准国家预算。说起来应该是大权在握,其实只是徒具形式,并不能制衡行政机关,反而受制于政府,最终为历史所唾弃。

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资格限制不大严苛,小学毕业或者略有田产和房产的就有选举权,所以许多农民都成为选民。全国的选民有4000多万人,约占人口的10%。这个比例与西方早期议会选举比较并不算低,与清末咨议局选举比较更增加到20多倍以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用来保护资产阶级的限制选举方法一旦移植到中国,却限制了资产阶级的权利。根据当时的选举法规定,一些商人虽然腰缠万贯,可是没有小学毕业文凭也没有置备房产田产,就没有选举权;然而,他们店里的打工仔却可能因是小学毕业生而有选举权。

第一届国会共有议员800多人,其中资产者不到3%,大多数当选议员是知识分子,这和西方议会有些相似。但由于中国的议员和实业界没有多少关系,得不到资助,致使多数议员要从袁世凯政府那里领取津贴,这样的国会就很容易被政府收买和控制,即使一部分议员坚持理想,国会也很难发挥立法机关制衡政府的作用。

第一届国会成立初期,袁世凯非常担心国会妨碍他实行专制统治。期时国民党在选举中获胜,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有可能成为内阁总理。宋教仁是理想主义者,希望用内阁制架空袁世凯。袁世凯当然不肯就范,指使人刺杀了宋教仁,同时大肆收买当选议员。那时没有酒巴歌厅卡拉OK,却盛行陪酒,不少议员兴致勃勃赶到北京,一下火车就被西式马车接到八大胡同去吃花酒。

第一届国会的议员大多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知识分子,不少人虽然拿了政府的津贴,却不甘心变成袁世凯的橡皮图章。国会起草的宪法草案对袁世凯的专制倾向多有限制,袁世凯为了当选正式大总统不得不派军警捣乱,强制国会投票三次才勉强凑够了票数。这说明国会初建时期,确实还有对抗政府专制倾向的愿望。

遗憾的是国会基本上是孤军作战,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当时的工农民众还没有多少政治觉悟,更没有成形的近代组织。最有组织的是资本家,但他们关心的主要是商务,对文人政客一概不买帐,为了发展商务,他们最关心的是社会秩序稳定,因此他们支持袁世凯政府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对袁世凯摧残国会熟视无睹。

与此同时,国会内部的党派对立也采取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式。当时互相对立的国民党和进步党,主要成员分别来自清末的革命派和立宪派,他们都希望实行民主立宪政治,但只承认自己一党的正当性,都视对方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国民党人认为进步党人是专制势力的帮凶,进步党人认为国民党人是暴民,比旧势力更危险。这种极端对立的党派意识,导致双方都缺乏妥协意识,一心要彻底压倒对方。那时的国会场所是仿照英国和德国的议会建造的,所有桌椅文具全部固定,以免成为议员斗殴的武器。但是这种防范措施,并没能阻止议员的大打出手。

国会内部的党派之争导致两败俱伤。1913年底,袁世凯坐上大总统位置后,借口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停止国民党员的议员资格,迫使国会自动停会,此后的第一届国会只能是苟延残喘了。

袁世凯称帝失败愤懑而死。1915年秋天,第一届国会重新召集,但已没有了当初的权威性,也没有了先前的锐气。此后多年政治混乱,国会更没有改造的可能。由于议员与国民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既得不到支持也不受约束,这样的国会只能成为军阀政客斗法的工具,所以人拉把“职业议员”和“职业兵”列为中国的两大祸害。

残存的国会虽然没有立法和制衡政府的作用,却仍被一些人看作法制的象征和民意的代表。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曾经极力动员议员到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并被非常国会推选为大总统。控制北京的军阀也极力拉拢议员,用到会发车马费的方法保证国会的法定人数。据当时报纸刊载,有一批议员三天两头往返于北京和上海,在南北两地的国会分别报到领款。可见,确有议员到了穷困潦倒以此为生的地步。

1923年,曹锟靠贿赂议员当选大总统。因为政局混乱,政府无法对报刊进行有力的控制,致使曹锟贿选的幕后交易经常被披露出来。国人对国会议员接受贿赂非常厌恶,国会被称为“猪仔国会”,再无威信可言。从此,任何有力量的政治势力都认为中国不可能实行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他们转而寻找一种新的民主制度的形式。

第一届国会的失败,导致西式代议制度在中国的破产,这是当年认真仿效欧美政治制度的人们始料所不及的。

猜你喜欢

选举权袁世凯国会
张培爵之死:袁世凯一手制造的血案
在拒绝让出座位前,罗莎·帕克斯就已是一名长期争取选举权的活动人士 精读
“机构强似人”:资政院对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
“痕迹化管理”确保62万选民选举权
袁世凯:从来也没有跷过二郎腿
“娘子军”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
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坂西利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