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呼吁!市场经济绝不能变形
1994-08-24范恒山
范恒山
历史到底把发展市场经济的机遇赐给了中国。但是。在我们庆幸这种机遇的同时,一个严峻的课题无可避免地摆到面前:我们怎样才能不负历史的垂青,在洋溢着古文明也弥漫着旧风气的神州大地上,建立起充满活力和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来?
事实上,历史机遇造成的结局往往是双重的。我们在拥有一个灿烂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危险的境地:改革措施走形变样—计划经济之弊与市场经济之劣奇特地结合,产下一个交织着各种落后的经济关系,长满毒瘤的畸形儿。可怕的是,后一种结局出现的概率往往更高。
——这绝非杞人忧天。不要说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风险极大;即便是在我们之前致力于建立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真正成功的也并不多见。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事实: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市场经济体制在整体上显示出比计划经济体制更高的效率的同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反而不如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的情形也不乏其例。历史反复告诉我们,有了某种机会,并不等于一定能把握机会。
——这也绝非无稽之谈。10多年的改革,成就之辉煌令世人瞩目,但是其间的某些曲折也令人痛心疾首。明眼人都看得见,在改革的推进中,许多初衷美好的改革措施被相继变更和扭曲,弄得面目全非。比如,优化劳动组合蜕变为亲戚朋友组合,承包制异化为瓜分制,“转变职能,精简机构”造出以权经商的翻牌公司,“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出了权力集中的行政集团,培育市场反铸成市场壁垒,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竟搞成让人哭笑不得的“圈地运动”……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东西不会在这块土地上变形、变味?更有人深为遗憾:假若我们的改革措施能够“原汁原味”地付诸实施,恐怕新体制今天已经初步建立了。因为有关重要文献曾明确指出,要在80年代末期初步建立起新体制的框架。
看来,清醒地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走形变样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花大力气阻止或克服这种变异,应该成为市场经济全体建设者们的头等大事。
好端端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什么总是走形变样呢?
“误解”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祖宗们曾把市场经济描绘得阴森恐怖,在人们脑海中的市场经济,不说是万恶之源,至少也是野蛮、颓废、腐败、暴发的同义语。早年放映美国影片《冰峰抢险队》,老人冰峰上舍身救人的故事,使千百万观众感动之余发生困惑,终于引发出一场“西方是否也有雷锋”的讨论。后来又听说西方的老板给雇员送生日蛋糕,搞劳保福利,分股息红利,更使人大惑不解。国门洞开之后,人们虽然不再相信市场经济的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或止于皮毛,或失于片面,继而造成了行为的种种误区。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投机,且投机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于是便有人热衷于投机行为,致力于发展投机性产业,于是各种旨在从事投机的机构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超条件超规模发展;一些生产企业放弃主体产业,把十分吃紧的生产资金转向投机性行业;更有甚者,把属于国家的财富捞进个人腰包。其实,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性经济,真正的富有者绝大多数是靠生产发家的。说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衡量成败的重要尺度,有人就误以为市场经济只讲钱,可以不顾社会公德。于是,落水者在垂死呼救,岸上的人却在为酬金讨价还价;孕妇在路边呻吟,没有一辆车肯停下来相帮;更有人笑贫不笑娼,为几个小钱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对市场经济如此曲解,是不可能不把它弄糟糕的。
“无知”也是导致市场经济走样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有自己特定的理论体系和运作语言。资本、劳动力、失业、雇佣、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语汇和范畴,实实在在地组合成一幅机会与风险同在的市场经济运行活剧。不知晓它们,熟识它们,不要说建设市场经济,恐怕连它的门槛都无法进去。我们长期置身于计划经济的氛围中,大部分人对指令、调拨、分配、审批这类计划经济语言驾轻就熟,但对市场经济知之甚少,甚至连ABC都搞不清楚。“无知”—不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不熟悉市场经济的运作语言,带着这种“无知”去建设市场经济,很难不使建设走入歧途。
如果说误解和无知都属于“过失”致使市场经济变形的话,那么“营私”则属于“故意”把市场经济推向邪路。对既有权力和利益格局的维护,企图在新增利益中多捞一把特殊利益,都只能在直接或间接与改革措施的对抗中实现:或明修栈道,暗渡阵仓,把私货塞进改革措施中,甚至以改革的名义推出;或李代桃僵,在从实际出发的幌子下另搞一套;或借改革措施不配套之便,钻空子,挖墙脚,假公济私,或干脆来个针锋相对,以封建式的割据阻碍公平竞争,以欺诈经营对付诚实信用……在局部利益、个人利益或眼前利益的驱动下,抱残守缺,我行我素,是导致市场经济在建设过程中走形变样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层的因素,因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敌。
市场经济的走形变样也会产生于“失策”。建设市场经济新体制,不仅仅是对原有体制构成部分的内容上的更新,也是对改革中的各体制环节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的序列与规则进行组合与构造。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协调,必然使改革设想大打折扣,改革的“成品”变形。特别是在攻坚碰硬已成为基本特征的改革现阶段,某种改革措施进展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已不主要取决于这一措施本身,而更依赖于相关环节的综合配套。正确的推进与操作方式不仅能使改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有效地抑制改革措施的变形。反之,诸如用运动的办法,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除了搭个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外,剩下的恐怕就是把权力和经营结合起来,让一些人既能享受计划“控制”的好处,又能揩足市场“自由”的油水了。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影响和制约它的因素就不会是十个八个。上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下至经济结构,自然条件,每一种关系的异动,都会在体制建设上产生相关的反映。因此,每个环节都忽略不得。从我们的实际出发,防止和克服市场经济走形变样的重锤应该敲在培训素质、把握方向、完善环境、转变方式上。
学习市场经济基本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应该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偏见、误解出于无知,胡乱行事也出于无知。我们不能设想,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能够圆市场经济之梦,娴熟的市场经济运作语言和运作技巧,对国家是健康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保证,对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的武器,对个人则是发家致富的源泉。我们应该从现在起,立即开展一次扫“市场经济盲”的学习活动。
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某几个方面的制度与体制环节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由能动的企业、竞争性市场和灵敏的间接调控体系结合成的活的经济关系,因此,所有的改革都应在培育和形成市场化的经济关系方面下功夫。这是根本的方向,把握这一方向,大力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消除旧体制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基础,着眼于理顺各种基本经济关系,应该是防止市场经济建设步入歧途的根本措施。
完善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使之充满真正平等的竞争,是阻止市场经济走样变形重要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马上做这样的事:取消“特批”“特优”“特惠”,剥夺任何地区、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拥有的特权;把行政推进市场经济的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止貌似合理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机会不均、体制建设不配套与扭曲。
在改革的目标和框架已经廓清,改革的重点已经明显,改革的风险已可大致估价的现阶段,改革应该而且有条件转变“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强化理性指导,依靠法律推动。借助法律的力量,大力度地调整旧的权力和利益关系格局,约束改革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
历史赋予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机遇是难得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尽管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涌来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我们毕竟还没有失去健康迈向市场经济的良机。关键是,我们绝不能对市场经济的变形走样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