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怎样找回你的失落?
1994-08-24王林
王林
现在谁愿意当工人
一位建筑工人带着儿子路过一个建筑工地,他指着正在盖的楼房对儿子说:瞧,你爸干的就是这个,盖这么高的楼。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回答:爸,我同学的爸爸当厂长,出门都坐小汽车,那多神气啊!
我们的社会偏重什么,看一看下一代的向往和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就可以得到答案。一位电梯女工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个男人在电梯里教训数学作业得了3分的女儿说:再不好好学习,长大干脆就跟阿姨一样来开电梯吧!
这位女工说:我当时气得直瞪眼!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在城市中,到工厂当工人往往是青年人就业时最后的选择。这从技校招生的生源逐渐下降的事实中就可以证明。青年人进工厂当工人,说起来已不再感到优越和自豪,现在谁愿意当工人,这个问题的提出应该说不再让人感到惊讶。
蓝领意味着……
当工人意味着什么?在以前,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最先进的阶层,你是领导阶级中的一分子,你所拥有的主人地位赫然写人国家宪法,在那个一个人所属的团体政治地位绝对地影响着个人生活的时候,其国家主人的光环可以让每一个工人体验到荣耀的感觉。
但对现在的工人来说,这毕竟是昨天的感觉。当社会发展到生活的概念不再仅仅是为阶级的对抗而奋斗的时候,主人的光环开始虚化,直到报刊上出现了关于主人翁地位问题的争论,才引来多少欷*感叹。
抬头四顾,现代的城市生活已是五彩缤纷。可是,面对日益豪华的饭店酒楼,喧哗的歌厅,斑斓的舞池,辉煌舒适的商城,普通的工人总是陌客,他们在报纸上阅读着关于这些场所的描述,为那一次的消费竟可以超过自己一年的收入而咋舌不已。
现代生活与普通工人的距离不知不觉地在拉大,你是一个工人,往往意味着你只拥有一个不大的生活范围,那些不断出现的新鲜的东西可能与你无缘,非常现实的生活基础使你清楚自己很少有令人羡慕的参与机会。
闪烁的群星中有几个是工人?
从舞台到银屏,从杂志到报纸,十几年来曾有多少让人们兴奋的热点和话题,但是在社会的舞台上,工人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个人,似乎一直处于陪衬的位置。以至有人发牢骚说:工人阶级做把伞,用时拿来挡风雨,不用时放在门后沿。
十几年来风起云涌,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成为报刊追逐的对象,企业家们在改革的浪潮中成为让人羡慕的弄潮儿而大放异彩。人们不断地大声疾呼提高科学家和人民教师的地位……但是作为工人,是否曾有过让人瞩目的荣耀?在众多的明星中,有几个是工人?即使是全国评选的杰出青年中,也鲜有工人的身影。
于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价值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一位带着女儿去学钢琴的母亲曾对记者说:不管花多少钱,也要孩子有出息,不能再像她父母一样。我们也就这样了,一辈子只能做个工人。
怎样盖好更高的楼?
“50年代车钳铣没法比,现在是车钳铣没人理。”
“一辈子只能做个工人了。”做工人的委屈似乎已在不言之中。把自己从事的职业看作是人生的失败,这种无奈的情绪在社会的漠视中一点点稀释了人们的热情。于是青年工人素质的下降便成了必然。
据共青团中央的一份报告统计:在全国现有城市国有企业1.2亿职工中,青年职工约有8500万人,其中青年工人约8000万人。也就是说,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绝大部分是青年工人。而在全国青工中,实际技能水平达到中级工的只有10%,其余90%为初级工。青工的实际技术水平绝大多数都达不到现有技术等级所规定的应知应会的标准,往往相差2至3个技术等级。
一位青年企业家曾忧虑地说:“我们现在是用盖两层楼的水平来盖六层楼。我们公司前年和去年产值均是1.4亿,今年还可以保持这个水平,但是要想再创新的水平,就感到非常困难。难处不在设备,也不在生产管理,而是在职工的素质。”
认真地想想,就不会把上面的统计看作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
我们可能会失去什么
还有一组数字。
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因素只占20~30%,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差距很大;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5%;
我国产品质量落后发达国家10~20年,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的不到10%;
我国工业生产的不良品(废品、次品、返修品)损失率约占产值的10%,仅此一项,我国每年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相差10~30倍;
……
可以分析出造成以上现状的许多原因,但是,占一线职工70~80%的青工操作技能没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无疑是一个无法剔除的重要原因。
我国青工人数众多,世界任何国家无法可比。但要将这一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技能水平的提高则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最终又必须由占绝大多数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青年工人来实现。
更深刻的分析可以由专家们进行。
我们只需稍微发挥一下想像力,就可以知道,如果我们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依然不去留意青年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那么除了一些绝技绝活将会失传,我们可能还会失去什么。
秘密武器和人类国宝
也许我们应该放宽人才的界限。
在德国,职业培训被认为是国家战后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秘密武器”。
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要把加强职业培训作为增加就业机会和振兴美国经济的“杀手”。
在韩国技能竞赛中获奖的职工选手,可以乘坐敞蓬车,在摩托车的护卫下接受市民的夹道欢迎。
去年,日本皇太子接见了在技能比赛中的获奖工人,并与他们共进晚餐。日本把优秀的技术工人称为“天才”,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工人则要授予“人类国宝”的荣誉。
……
总是用发达国家的东西来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现状,这也是一种无奈。
可是我们确实忽略了一个可以培养大批人才的群体。3年前,国家科委的一项青年职业状况调查中说:调查对象的现职业大多来自重工业和轻工业,但当他们对职业的个人价值取向进行选择时,只有3.3%和5.6%的人选择了重工业和轻工业。3年后的今天,并无明显的迹象表明这一比例的上升。当社会的冷落使青年工人不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骄傲时,一些企业对青年工人的培训不重视,以及社会分配不公,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个人收益很难成正比,使青年工人心理上的失落更为具体。
当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专家学者、科学家、管理者等视为人才的时候,是不是也应理所当然地加上优秀的技术工人?
软黄金
用盖两层楼的水平怎能盖好六层楼?
当优秀青年企业家、天津天磁公司总经理林永宁为此而忧虑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看到了企业的明天。
十几年的改革,中国的企业家正在走向成熟,从单纯重视企业今天的经济效益转向更关注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与社会和个人关系如何更为合理。林永宁在寻找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突破口时,他紧紧盯住了一个目标——人。天磁公司投资100万,用3年的时间使全体员工的文化水平跨上一个等级:初中文化程度者达到高中,高中文化程度者达到大专,大专文化程度者达到本科,大学毕业者进一步进修。你是什么学历,才有资格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位,任何员工在自己原来的文化程度基础上3年内取得上一个等级的毕业证书者,不仅学费全部报销,并给予200~1000元的奖学金。此规定一出,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天磁员工明白了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个人素质的提高,所以积极学习、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氛围自然很快形成。
这是林永宁的高明之处,高明并不在于他的点子有多新多奇,而在于他看到了根本。他说:再先进的设备,也有他明确的价值,可是职工素质的提高,是无法衡量出它的价值的,这是企业的软黄金,抓住它,就是抓住了使企业有无穷动力的无价之宝。
让整个社会重视青年工人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毕竟看到了希望。因为林永宁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忽然发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而是激烈的经济竞争迫使他不可回避地面对这一问题。
同样,把职工素质的提高视为企业未来发展基础的,将不仅是林永宁一个人。
新舞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可以说,社会的变革使这一代青年工人处在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社会对他们的双重要求以及为他们提供的有限的回旋余地,使他们为寻求自己的社会位置而感到为难和费力。
一位青年工人说:听老师傅讲,五六十年代,穿件工作服上街,就会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
毕竟社会已发展到了21世纪的门槛。无论昨天有怎样的辉煌,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那已不再属于你,而是记在书本上的历史。
光荣不可能世袭,但可以继承,前提是,我们必须有新的创造,新的成绩,才可以与昨天的血脉连在一起。说起来这像大道理,但当社会发展使人们无法继续轻视青年工人的作用时,我们是否为改变自己的形象、找回自己的失落作好了准备?
今年年初,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并明确指出这一活动旨在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劳动者。这项活动将直接面对每一个青年工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将起到一种构筑基础的作用。
这是一个新的舞台。敏感的企业家们开始在这个舞台上搭起了道具,而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将是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青年工人。
上海第三钢铁厂闻风而动,“时代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把一支什么样的青工队伍带人21世纪?”在党委书记和厂长的领导下,他们制定了以职业道德、经济责任制、青工技能和生产贡献四个方面组成的《青年岗位能手规范》,并辅之以具体的培训措施,制定了《上钢三厂青年岗位能手积分管理办法》,在建立细致的考评体系后,落实到具体的奖励上:青年岗位能手在技术业务等级、职称评定上可破格晋级晋职,高评高聘,可享受免费上学培训;由厂工会安排疗养;厂部给予一次性奖励。连续3年为厂级青年岗位能手,以及连续两年为厂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或局级青年岗位能手、市级青年岗位能手者,可长期享受增资20个薪点;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者可长期享受增资40个薪点。对厂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以上的各级能手,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分配住房。
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吸引了青年工人。一个青年工人说:“过去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现在是多一种技术多一条路。”这一活动功在企业,利在个人,整个社会尊重工人、青年工人崇尚技术、热爱岗位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也许从这里开始。
牢骚过后,一位青年工人说:“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靠什么让社会理解与社会沟通?还不是要靠我们自己的真干实干!我们首先抓好质量,不出质量问题,让社会信任我们。”
“让社会信任我们。”这是获得一切的基础,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创造中显示当代工人的价值,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找回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