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新武器
1993-12-28朱荣
朱 荣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流行厂、危害大的传染病。目前,我国肝炎发病仍以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乙肝)为主。据资料统计,就江苏省而言,每年发生的急性肝炎病人中,甲肝占60~90%,乙肝占20~30%。近年来,有些地区人群中甲肝抗体阳性率一直低于50%。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传播环节失去控制,极易造成甲肝暴发流行。举世震惊的1988年春上海市因生食毛蚶造成数十万人甲肝暴发流行,就是例证。乙肝的危害更严重,据调查。我国是世界上乙肝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6亿多人受过乙肝病毒感染,现在至少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全国现患慢性肝炎者约有1200万,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硬化或肝癌。面对如此猖獗的病魔,卫生科技人员正在尽力研究各种防治方法,甲肝、乙肝疫苗就是其中有效的武器。
甲肝疫苗日本、美国等国科学家曾研制出灭活的甲肝疫苗,就是将甲肝病毒灭活后制备成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甲肝抗体。但是,这种疫苗代价高,注射次数多,不太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1978年10月在杭州附近农村一甲肝患者的粪便里分离出一株甲肝病毒(H2株)。该株病毒经传代培养,制备出甲肝疫苗;再通过严格的检验和动物实验后,用于人体。这就是目前我国应用的甲肝H2株减毒活疫苗。所谓减毒活疫苗就是疫苗中含有减毒活病毒。这种病毒具有免疫原性,而无致病性,即注入疫苗后,机体不发病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最终使机体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甲肝病毒感染造成患者发病痊愈后,其机体也会产生甲肝抗体。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感染过甲肝病毒,但未发生临床症状,即所谓的隐性感染者。这些人的身体中也产生甲肝抗体,他们同样也对甲肝具有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隐性感染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这样除了上述人之外,机体中没有甲肝抗体的人,均为甲肝易感者。易感者为甲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显而易见,低年龄组人群,如幼儿、小学生等,应是甲肝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
目前,我们应用的甲肝疫苗是水剂,每支1毫升为1人份接种量。疫苗皮下接种,口服无效。因为含有活病毒,在运输、应用中应按说明进行冷藏。据观察,注射疫苗后4~6周机体即有抗体产生。注射后,局部反应轻微,目前还没有接种后发生中、强以上反应的报道。有人做试验观察,将114名小学生分组,67名为接种组,47名为对照组,连续观察21天,发现接种后3~7天内接种组比对照组平均体温仅高0.5℃左右。另有32.84%接种者接种部位有轻度红晕,直径2~4毫米,2天内消失,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H2株甲肝疫苗不但安全性可靠,而且免疫效果显著。据多家报道,接种后甲肝抗体阳转率均在80%以上。例如:浙江省对2765名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接种H2株甲肝疫苗,其中108名在6~8周和1年后测定甲肝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9.81%和98.97%。对其中随机确定的1070例接种者和1022例对照者经1年流行病学观察,接种组无甲肝病例,而对照组发生甲肝9例。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应用在我国已有10年左右的历史。卫生部决定1992年始,按先城市后农村,先新生儿后一般人群的策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我国目前应用的乙肝疫苗为血源性乙肝疫苗。它是提纯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加其它佐剂制成的疫苗,接种人体后产生抗-HBs抗体。此抗体可以中和乙肝病毒,保护机体免受乙肝病毒感染。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都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但儿童受感染的危害最大。年龄愈小受感染后愈容易转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将来就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带有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受乙肝感染的危险性最大。因此,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当然,健康母亲所生新生儿和其他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后,预防效果会更好。
乙肝疫苗金程免疫注射的次数较多。我国现在是按“0-1-6”程序接种。“0”月指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1针;“1”月指第1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2针;“6”月指第1针注射后6个月时注射第3针。其他接种对象的0、1、6月,就是第1次注射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注射第2、3针。一般接种对象用10微克/支的剂量即可。但是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应加大剂量,用30微克/支或先注射抗-HBs高效价球蛋白,再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免疫接种的成功率。
由于疫苗生产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上述两种疫苗还只是在人群中逐步推广应用。随着这两种新武器的完善和扩大应用,可以预计,甲肝、乙肝这两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也将同其它一些传染病一样,逐步被人类所控制,直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