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1993-08-27陈健

中国青年 1993年6期
关键词:普通人天才智能

陈健

大学时,吉姆看来是典型的“脑袋灵光的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拿到高分,被全班公认为“天才”,都说他将会鹏程万里。毕业前,他被一家大保险公司一眼相中,最先谋到令人眼馋的工作。初进公司时他干得尚可,但不久就陷入困境无力摆脱,结果被炒了鱿鱼。其后他转到家小公司,却又旧景重现,被人公认为聪明的他,偏偏工作上没啥起色,像枚受潮的鞭炮爆不响。现今,他又换了一家公司,仍然是成绩平平。他简直闹不明白,为啥他总也干不出名堂?

再看阿里戈,他给人的印象是才智平平。毕业后他也就职于某保险公司,却颇有成绩。一次侥幸的机会,他被提拔进董事会,同几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共事。刚开始他“自惭形秽”,但随着深入共事,他发现这些人原来并不比他更有天赋,也是些很普通的人,不同的只是志存高远,且孜孜于自己的目标。这发现使他自信大长:这些平凡人能存鸿鹄之志,我又有何不能!而今,他已开创了一家自己的大公司,年盈利上百万美元。

为什么阿里戈这样的普通人能卓尔出群,吉姆式的“天才”却一再跌跟头?为此我走访了190名男女,其结果使我不得不佩服西奥多·罗斯福那句名言:“普通人成功并非靠天赋,而是靠把寻常的天资发展到不同寻常的高度。”进而我从中归纳出他们成功的经验:

学会自我约束

一位使几家“疲软”的医院生机再展,因而美誉遐迩的医院院长对我说:“成功哪是靠什么天才,有一大瓶胶水就够了。你往裤子上抹一把,再往椅子上抹一把,然后就坐下吧,不干得如花似锦你就别起来。”这话正道出了普通人成功的诀窍:养成自律习惯,执著于目标,把“摘桃子”的时间推迟,最终会得到最大的甜桃。而许多“天才”的弊病却在于期望过高过急,指望唾手而得仙桃,一旦受挫便怨天尤人,意懒心灰,反倒连青桃也没弄到。

50年前,一组研究者着手对几百名大学生做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同他们尔后的成就并无多大关联。而某些素质,如执著、可靠、眼光现实和富于条理却更重要。此外,还有个举足轻重的问题:能否将生活享乐推迟—而非提前。

善用他人智慧

某制镜公司的总经理坦率地说:“我成功全基于别人的智慧。我寻找那些才华出众、又善于自律的人,妥善聘用他们,管理他们,并同他们发展友谊,待有了成果,再共同分享。”

而许多“天才”却由于自我中心作梗,难以容忍同谁分享成果。其实,合作往往是成功的关键。一位女企业家说:“我手下人大都比我更有才华,我只是知人善用而已,让他们同心协力把活干好。”令人吃惊的是,她把握到用人的窍门是缘于女儿的疾病。由于女儿染病,她常跑医院同小儿科专家打交道。她多次发现,会诊时五六名专家坐在一起,意见却难得统一。于是她感到自己得参加进去,把他们引向同一轨道。“这既是协商,也是谈判,尽管他们医术比我高明,我却更懂得怎么样使他们意见统一。”后来她从事企业管理,发现这门艺术同样适用,同样珍贵。

要有知识基础

很多“天才”易失之于好高务远,虽志盖日月,却腹内空空,终难心想事成。普通人却不会梦想一步登天。他们从头开始,拾级而上,步步坚实,在攀登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最终使梦想成真。

足球教练霍尔兹就是个典型的普通人。他在中学时是个“臭球手”,任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也踢不出名堂。于是他开始捉摸各球位的配合和全局的打法,并等侯一展身手的时机。上大学时他任球队前锋,仍继续研究球局。毕业后他先后在5个球队任助理教练,总结和积累了大量经验。到他接任某大学队主教练时,终于雄风展露,使所率球队迅速成为大学队劲旅,进而又跨居群雄之首,一时所向无敌。

掌握专门技能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发现,标准智商测试只能测两种智能:数学和语言智能。而实际上,人的基本智能至少有七种:数学、语言、音乐、空间感、运动感及两种社会生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把握自身七情六欲的能力。所以,智商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智能。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经理之子托马斯·沃森从小就是个末流学生,同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算是猥琐。他读书时,各科学业全仗一名家庭教师的大力扶助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偶然学飞行,却意外地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竟发现驾驶飞机对他来说是那样得心应手!这使他获得了很大自信。而这一成功又把他引向更大的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当上一名空军军官,这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于条理的大脑,能抓住重要东西,并将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沃森最终继其父业成为公司总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计算机时代,并使年盈利在15年里增长10倍。

信守诺言

一位著名律师对我说:“我成功全靠信守诺言。如果我向顾客许愿某材料将在某时备好,我一定如期兑现。这品格如今太罕见,如果你有这条,人们简直会把你看成天才!”的确,14年前,有3个女人在西部某地合办了一家室内装潢公司,刚开始公司规模很小,技术上也并无多大独创,但她们很讲信用,答应用户的业务必及时保质完成。在经济萧条时期,很多同类公司都相继破产,她们却始终以“可靠”和“守信”立身,竟安然闯过难关,日益繁荣起来。

视失败为动力

中年妇女西尔维亚·厄尔德曼各方面都极寻常,学生时代就是个雷打不变的中学生。42岁时她受聘于某香水公司,任部门经理,但仅干了7个月就被炒鱿鱼。她感到仿佛“鼻子上冷不防被人揍了一拳”。气愤之余她决定自闯天下。正巧有位出版社的朋友请人向美容界拉广告,她立即揽下这活,八方奔走地干起来。仅两年多功夫。她已成为此行的佼佼者,收入数倍于当初任部门经理。这经历使她感到,失败未必就是坏事,它也可转为动力,促使你干得更漂亮,更有创意。

最后我想以此话作为结语:生活中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怀着热情和自信,昂首迎接生活挑战的普通人。亚伯拉罕·林肯的貌似平凡本可能埋没甚至毁了他。他不仅出身贫贱,外表也不好看。但他却一步步走向伟大,并赋予“普通人”以新的含义和高贵的地位。这正如他本人曾说的:“上帝一定很爱普通人,因为他创造了那样多普通人!”

猜你喜欢

普通人天才智能
党天才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天才or怪咖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