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颂

1993-08-27毛浩

中国青年 1993年9期
关键词:公家所得税爱国

毛浩

曾经,有人有感于世风的变化和基于人们对共同政治理想的淡忘而作“同志颂”。其实,用政治信仰来规划的圈子在现阶段毕竟是有限的。我以为,社会上更基本的称谓应该是“公民”,尽管“公民”的概念是让我们长期有意无意地隐藏了。因此,我要在这里作“公民颂”。

无疑,我们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很强的,在早些年代有浴血抗击外来侵略的斑斑史实为证,近年来少有对外战事了,我们也可以从半夜爬起来看中国足球队比赛的情形感受到那种真诚的爱国热忱。然而,可能是一个太大的概念没有具体的附着就容易空洞的缘故,在很多场合,我们大家都该检讨,是不是都像在看球赛时那样爱国?

为什么那些成为公众偶像的文体明星会在台后偷税、抗税?为什么报销发票本身会成为一种商品,形成市场?为什么“一人看病,全家吃药”会成为被默认的普遍现象?为什么国家准备降低起征税线时会遭遇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建立在现代国家概念上的公民意识没有充分地发育起来。

在当今流行的社会词汇里,“公家”是一个你知我知的概念。你去装电话,电话局会问你付款者是个人还是公家,而那价格当然是两样的;你出了本书,编辑会主动问你稿酬分几次开,为的是要避开公家的所得税;在有的城市,小贩推销香水、时装的促销手段之一就是附增高额的住宿、交通票据,“公家可以报销”便顿时让人消除了花自己工资的那份心疼。“公家”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东西,那些名花有主的个人利益是非常容易达成同盟的,而又有谁会去管“公家究竟是谁家”呢?

也难怪,现存的社会体制把我们大家都宠惯坏了。我们个人拿的都是税后工资,所应向国家纳的税大多由单位代办着。单位(公家)就像一位慈父包办着我们的福利、住房、医疗、养老……然后发给我们一些零花钱让我们去吃饭、买书报、理发……可以想见,这样溺爱的父亲会培养出怎样缺乏责任感的自私的儿女!

因此我赞颂“公民”,赞颂那些懂得承担责任并能从中体会到乐趣的独立的人。真正的公民,就像一个人一旦成年,便会自觉把某些义务当作天经地义,同时把对这些义务的逃避视为耻辱,而不需要别人来时时提醒。我想,这恐怕是一种基于全社会的角色期待吧。当然,不同的社会可能有不同的社会期待。同是在欧洲,“意大利的历史,就是颁布税法的为政者的狡诈与无视其存在的民众的智慧的斗争历史”,这个苏格兰威士忌和香槟的最大进口国,并不比别国少产富翁,但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却达20%左右,工矿业呈负增长,意大利里拉的疲软远近闻名。这种反差就缘于意大利庞大的地下经济,缘于意大利人缺乏责任感的个人主义天性。而在法国,情况则完全不同。法国除了累进所得税之外,还有一个根据其实际表露的生活状况(而不是他申报的数额)去推算所得税的附加增值税。1968年,当政府准备推行这一近乎苛刻的税制时,著名的《快报》杂志曾发起一场反对运动,它认为“附加增值税是面向大众征税的优待富人的税收制度”。然而,《快报》却收到了很多的斥责信,来信者认为发起这一运动滑稽可笑。而且写信者中平民百姓多于富翁。记得曾有经济学家把法国良好的纳税状况归结为“历经多次大革命所锻造出的成熟而伟大的公民意识”,我对此是深以为然的。

我始终认为,咱们中国社会从过去的顺民型期待到现在的“老儿童”式期待,都是不健全的社会期待,我们的骨头里还缺点钙,还缺一点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职责与报偿、由衷欣慰与含辛茹苦两相平衡的现代公民的独立性人格。我觉得,我们现在急需做的工作就是对这种独立性人格的锻造,把公民们从种种的束缚和怀抱中解脱出来,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起种种具体的联系,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只有这样,我们的爱国热忱才会用得是地方,才不会只流于为中国足球队的胜负而狂欢而悲伤。

幸喜改革是在日益把公民的概念凸现出来了,我相信税前工资的出台是迟早的事。到那时,在更多的场合会有人亲切地称呼您“公民”!

猜你喜欢

公家所得税爱国
小型物流公司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要维护正常良好的政商关系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递延所得税”对企业所得税影响分析
各项税收收入(1994~2016年)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浅谈所得税会计
解读支持企业重组的所得税新政
试论二十世纪前期滇东汉村公家与会牌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