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价值在追求

1992-12-29

祝您健康 1992年1期
关键词:医术重庆市科普

常 维

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中医界,提起史方奇主任医师的大名,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位被载入《当代中医名人录》的名老中医,多年来获得过数十项荣誉。例如,1956~1964年,曾连续9年荣获四川省或重庆市的先进工作者。1986年,更被中央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史老先生而今虽然已整整80岁了,可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在为广大病员服务,仍然在勤勤恳恳地做着各种社会工作。史老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特约研究员,现任重庆市中医院顾问等职。

医术精湛

史老声名远播的缘由在于他是一位良医。他的精湛医术久久为人称道。

解放军某医院院长经常头昏无力,动则呕吐,有时更会晕倒在地。一位堂堂汉子,身体消瘦得只剩40多公斤。虽经治疗半年多而毫无效果,于是延请史老诊治。史老诊治为脾肾阳虚,痰湿内阻。投之以中药,竟然3剂见效,7剂大效,服药不到3个月体重即恢复正常,达60多公斤,并回到了原工作岗位。

某公司书记腹大如鼓、青筋怒张、食少便溏、枯瘦如柴,诊为肝硬化。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月余而不见效果。这位书记是年40岁,家属子女哭作一团。史老接诊,认为是劳伤心血、血虚肝郁、肝郁困脾之候。经中药汤剂治疗1月,症状大减,继以汤剂加膏剂治疗3个月,康复如初。且一直未再复发。该书记至今仍常到史老那里感谢救命之恩。

某法院院长患剧烈腹痛,反复发作已两年多时间,因住院治疗无效而欲剖腹探查。改服史老中药,1剂便解痛,3剂而停止发作。

某医生患肾炎,久治不愈,痛苦不堪。经史老治疗半年而康复,其妻激动得向史老磕头谢恩。

某幼儿每日上吐下泄20~30次,虽住院抢救而症状不减。史老先以黄连、竹茹、红参浓煎喂患儿,吐了再喂,接着又在药液中加进姜汁等物。仅半天,吐渐止而泻渐少。然后以汤药调治1月,病儿完好如初。病儿父母每每赞曰:“史老真神医也。”

某3岁儿,虽体胖肤白,然不能站立,语言不清,时时吐舌摆头。神经科医生诊之为大脑发育不全。后经史老调治两年,患儿能行走。能唱歌,能数数,也极少有吐舌摇头之状了,与治疗前几乎判若两人。四川省委领导为此特地给史老题词“妙手”予以赞扬。

研制新药

史老先生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览医籍,又承名医李闳君传授技艺,加之自己对医理能融合贯通,用方又善于推陈出新,故而医术日精。30年代就因治愈2例病后失明的患儿而在山城初露头角了。40年代,他研制的“硇砂精眼药”曾畅销于西南各省。在50年代,史老开展了大蒜口罩、大蒜口服液治疗百日咳,茵陈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马齿苋治疗急性菌痢等10多项研究工作。史老考虑到传统中药的服用者诸多不便,因而同时又进行药物剂改的研究。他是国内进行中药剂型改革的先驱者之一,曾先后改进中药剂型20余种。在史老的苦心研究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有较好疗效的降压养血冲剂及健脾止泻灵已由药厂批量生产,深受病人欢迎。

为表彰史老在研制新药和剂型改革方面的成就,中央卫生部在1958年就向史老颁发过“技术先锋”奖。此外,史老还先后多次获得部、省、市的科技成果奖。

勤于笔耕

史老不仅勤研医术,而且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公之于众,传授于人。1991年,卫生部、人事部、国家教委将史老列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被委带高级中医两名。他撰写过50多篇论文,还常应邀去各处讲学和会诊。更能忙里偷闲,积极向广大群众普及医学知识。多年来,他向报纸、杂志、电台写过百余篇科普文章。编写出版了《中医难证奇验》(1991年9月,被卫生郝列为去香港书展书目之一)、《中医优生长寿法》、《气功与健康》、《五运吐纳功》、《水、茶、酒与健康》等科普书籍,为医学科普事业,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医,能够经常关心后辈的成长,能够经常参加医学科普工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佳作丰宝库,妙手济世人”。重庆市委领导为史老的“62周年成就展览”的题词,对史老作了高度评价。应该说,这10个字也的确概括了史老的毕生成绩。

“人间岁月如水流,人生价值在追求。”这是史老在自己创作的歌曲中的开头两句,也是这位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心声。史老曾说:“解人之难,救人之危,是我们的责任。”显然,史老追求的正是对大众救死扶伤,为人民全心服务的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祝颂史老健康长寿,祝颂史老在弘扬祖国医药事业中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医术重庆市科普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科普达人养成记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文化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