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责无旁贷
1992-08-24吴山弟
吴山弟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在没有信号灯管制的十字路口,三三两两的行人慢悠悠地横穿过来。“吱——一阵急刹车,“好险!”车上的乘客撞了个趔趄,惊出一身冷汗。然而看那些行人却个个若无其事。这时,乘客、司机定会在心里骂一声:真是不要命了!其实,这些行人并非不看重自己的小命,他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生存的权利暂时交给了别人——汽车司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汽车司机会刹车的。他们很少去想,当自己慢悠悠横穿马路时,如果司机来不及刹车,或刹车失灵,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当我们以乘客的角度出现时,对这样的行人一定会有“好险”的感慨;而当我们以“行人”的角色出现时,那“好险”的感慨往往也就淡忘了。我们也曾是这样的行人中的一员,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
是的,我们已经习惯于让别人来对我们负责,而对自负其责却日趋陌生了。当我们把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人生领域,不难发现,自己不能对自己负责,由此造成的对人的命运的牵制所产生的人生悲剧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汽车司机的清醒和刹车的灵验,会再给乱穿马路者一次生存的权利,然而,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任何人,只要自己不能对自己负责,就再没有第二个因素能对你负责。如果你选择了,又不想对自我选择负责;丧失了自我,又企盼别人对你负责,在疾驶而来的“汽车”——人生的铁律面前,你的命运就只能是头破血流。
作为个人,无疑是属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但个人的生命价值并不完全是由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也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电影导演谢飞看了小说《黑的雪》后,曾打算在影片中着重表现“文革”期间学业荒废造成了主人公李慧泉稀里糊涂的一生。而小说作者刘恒则认为不必过分强调社会的因素,他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走向恶而不能自拔,并不一定动乱年代才造成青年人的迷误。处在同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每个人承担的压力基本是相等的,因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及其结局负责。人的命运其实受两方面力量的牵制:一是环境因素,其中有许多是个人所决定不了的,这是人生的悲剧;二是性格因素——人们往往不能把握自己,这个悲剧更加普遍和深刻。”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我们自己的同意,我们就不会作出关于自己态度的选择。人生的选择自由实质上是加在人们精神上的一具最沉重的十字架,一旦选择了,由选择产生的一切就不得不担负起来。如果我们无力甚至无意为自己作出的选择负责,所证明的正是我们自己的贫乏和放任。
一个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哭叫着,孩子的母亲似乎无动于衷,只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正在地上挣扎的孩子。这个孩子终于在苦苦挣扎中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到母亲面前。母亲欣喜地笑了:“对,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自己往前走。”
这个孩子就是我们,这位母亲就是生活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