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我的起跑线
1991-08-20周云龙
中国青年 1991年8期
去年,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我背起行囊,走出了学校大门。当领到那纸介绍信时,我的心不由得凉了半截。分配去向一栏,清楚地写着一家乡镇企业的名字。
说实话,学建筑的,谁愿整天与砖头瓦片灰浆打交道?谁不想到设计院去挥洒自己的“笔头”?可我竟被“发配”到一家乡镇建筑单位,这辈子恐怕就要呆在那里了。
我避在家中,担心人们笑话:上了几年大学,还不是回来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没头没脑地扔出一句:“在农村长大的还怕回农村,真没出息!”
当我在工地上干了一段后,才真正感到书本知识太有限了。每当工人师傅唤我“周大学”时,我总觉得惭愧。工地上的条件很差,可工人师傅们从不喊苦叫累。他们那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我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渐渐地爱上了工人,爱上了工地。
大学毕业生都爱讲“专业对口”,可分到基层如果一味强调“专业对口”,那么,可干的工作就太少了。基层人才缺乏,各项工作都有待于开展,只要我们勤奋工作,潜能定能得到充分挖掘。记得一位大学教授曾说,工地就像飞机场的跑道。是的,有了这样的跑道,飞机才能起飞,才能远航。
江苏东台许河建筑公司周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