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跨在信息时代的门坎上

1991-08-20方立新

中国青年 1991年9期
关键词:信息

方立新

“天涯海角”,在想像中曾是那样遥远!

而今,真正的天涯海角已不复存在,人们即使远隔重洋也能听到彼此脉搏的跳动——因为人类已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星球也被称为“地球村”了。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急剧变革的大潮,中国人开始真正成为地球村的村民。

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表明: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信息流量的增大,流速的加快,以及流动结构的改变。中国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

仿佛是在突然之间,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报纸、电视、广播、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公共汽车,大至车站码头,小至火柴盒,广告几乎无所不见;从电器服装到食品、化妆品,中国的、外国的几乎无所不有;甚至许多广告词大有取代儿童歌谣的趋势,它们在小孩子们中间广为传诵。“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中国被关押了26个月的英国记者安东尼·格雷,1988年1月重返北京时极为感慨,因为那些曾经十分熟悉的街道已面目全非:林立的广告牌取代了各种政治标语。今天,中国广告的数量以每年50%的幅度递增,广告经营单位近万家,从业人员10余万。

其实,广告业仅仅是信息社会一个最为一般、最为初级的标志,与此相应的还有各类专业信息机构、专业信息报刊。在我国仅仅10年的时间内,已登记注册的各类信息机构有1万多家,专业信息报刊达1500多种,经营信息的人员在15万以上。不仅如此,我国传播信息、处理信息的手段也开始向现代化靠近,电子计算机和电讯设备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越来越迅速地更新。尽管我国的信息业发展水平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先进,但它为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信息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数字:包括广告业在内的我国现有信息产业年总收入达50亿元之多,而它为经济发展所创造的间接价值就更是难以尽数了。

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一股滚滚而来的信息浪潮,流过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流过黄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接受那么多的信息刺激,我们的大脑既兴奋又紧张。时间节奏加快了,空间距离变小了,中国与世界、与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人们之间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贴近。

对中国来说,商品经济是前所未有的新文明,是无法在传统的经济土壤中生长的新文明。从潮动着的信息中,我们隐约听到了商品经济新文明的足音。

新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活图景,发达国家已进入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在灵敏通畅的信息系统疏导下,世界经济联为一体高效有序地运转,以至华尔街患感冒,东京和伦敦也要跟着打喷嚏!

然而信息带给我们的效益并不是一开始就那样的显而易见,那样的至关重要。可以说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不需要很多的信息;产品经济对信息的需求似乎也是微不足道。

翻开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商业和贸易先于英国工业革命数百年就在地中海沿岸兴盛繁荣起来,随后扩大到整个西欧,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西方的工业化是在商业和贸易的发达形成了市场体系以后才实现的。而在中国,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从来就没形成过统一的市场,商业与贸易也从来都是被排斥、抑制的。清末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但却没有给中国带来工业化。

当我们反思中国经济为什么落后时,可以找出许多许多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尽管建起了为数颇多的工厂,但由于没有市场体系,排斥了市场竞争,企业是为了完成计划而生产,不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结果就是低效率低水平。十几年前全国企业订货会也被称作“骡马大会”,因为上万家企业的供销人员云集一地,通过面谈面议达成交易,活像民间的骡马集市!那时企业的供应和销售主要是靠计划,交易会是作为一种有限的补充而存在的,基本上不需要市场供求信息。那年头,风尘仆仆、来去匆匆的出差者,要办理的事情在今天看来也许只需要拨一个电话;甲地急需的物资,在乙地可能正为积压难销发愁。正如联合国开发署前署长霍夫曼所指出:“发展中国家以为建立工厂就可以实现现代化,这简直是幻想。工业化首先意味着建立市场和市场信息系统。”

如果说,由于我国目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我们还很难体验到信息的巨大效益;那么当我们真正地踏入到国际市场的舞台后,便又会生出另一番感受。

身为四川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敖强访美归来时感触最深的就是信息短缺对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具有多么严重的影响。他漫步唐人街,发现许多原本出自大陆的名特产品,标明的都是“台湾制造”,甚至起源于家乡四川的豆瓣辣酱也不例外,尽管这里出售的味道远不及成都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经过调查,他发现原来台湾在美经营信息的公司有110家之多,台湾产品打入美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信息公司。更刺激他的是,洛杉矶一商人向他求购医用橡胶手套,他答应转告国内厂家。可是获悉了同样信息的香港商人,迅速地以1毛5分钱人民币的价格从大陆大量收购,再以25美分的价格转卖美国,最后大陆厂家大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得“出口转内销”了!由此,敖强决心致力于涉外信息事业。1989年春,他出任中美合资的“创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中方总代表、常务副总经理。经过努力,“创美”建立了“中国产品信息库”和“外商供求信息库”,在国外设立了30多个信息代办机构。现在,“创美”信息把中国产品推向世界,把海外资金、技术引进中国,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桥梁。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带来了货物周转量的增多和交通运输业的紧张,可是,中国的货车常常只跑单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1985年初春,经营着武汉一家工艺美术服务公司的吴敏,贴“求车启事”使从广州运回的两吨装饰材料找到了配载的车辆,节约运费2000元,他从中看到了信息的价值,萌发了创办交通信息机构的念头。入夜,他来到车水马龙的长江大桥,发现一辆接一辆的空车驶过,汇成了一股空车流——而“九省通衢”的公安和交通部门曾规定,凡驶出武汉的货车,如果没有配载和路单,一律不予放行;禁止白天空车驶过长江大桥。吴敏感到,车主正是由于信息不通才找不到配载的货物,尽管货主积压着货物找不到运载的车辆。经过深思熟虑,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社会的冷遇,毅然辞去了“铁饭碗”,于1986年底创办了“武汉交通信息服务部”,后来又扩大为“九州交通信息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00多家信息中心,几年来,为社会提供交通信息1万多条,为空车配载货物几十万吨,节省了大量的油料,取得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因此,当人们说“信息就是财富”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在商品经济带来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可以帮助你获胜,多创经济效益。因而,人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反映出中国商品经济新文明的发展程度。今天,大城市大企业的经营者们重视信息自然不在话下,上海的一位企业家就说:“信息是我的好参谋,我的权威来自于信息,我每天看信息材料,都有新的感觉,新的思路。”黄土地上崛起的乡镇企业,由于市场完全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挤出来的,信息更显得至关重要。苏南吴江县农民创办的达胜皮鞋厂厂门两侧就书写着这样的对联:“纵观东西南北信息窗,精制春夏秋冬达胜鞋”。商品经济之风也吹拂着那个两千年封闭自足的社会,新文明带来的进步该有多大!

不断扩大的信息潮,使我们的时代以其鲜明的特征与过去区别开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结构较之过去也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我们古老的民族,心灵变得年轻了。

只有在今天,我们知道和关心的事情才这么多:从中国城市的民工潮到海湾危机,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科学考察到载人航天飞机对太空的观测,从美国总统大选的细节到苏联国内局势的发展,都一同涌入我们的脑际,扩大着我们的视野。现在,我们开始走出传统封闭的藩篱,真正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中国前进的脚步加快了,中国人心跳的节奏也加快了。

——人们接受纷至沓来的信息,不再从一个一成不变的角度看事物,而是从多维参照系出发看事物,打破了封闭的心灵,开始形成一种开放的心态,增进了对多样化的理解、接受和宽容。过去,我们只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世界和事物,认为那是本来如此、永世长存的,很难设想还有别的存在方式。现在,信息潮给我们带来了千姿百态的现实,我们过去视作一成不变的东西,悄悄地认可了改变;我们曾经看成是离经叛道的事物,也默许了其存在。由于我们见得太少,才少见多怪,多见则不怪了。想想流行音乐、新潮服装在中国的命运大抵如此。

——信息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信息短缺曾使得我们既没有创新动力,也没有创新的可能。今天则不同了,信息经常使我们受到各式各样的刺激与挑战,令我们兴奋,鼓励我们跃跃欲试。信息带来了质量和品种的竞争,消费者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和选择,市场成了我们的教科书,教会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超越。从事精神生产的人们也会发现,读者、观众或听众越来越挑剔,陈词滥调、落入俗套只会使人反感。

——信息激活了智慧。哲人倡言: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对信息的选择,人类的创造性也体现在对环境中综合信息的选择和处理上。我们过去无所选择,只有被动的接受,结果由于营养不良变得愚昧、僵死和保守。今天,聪明的人们纷纷依据多种多样的信息参照,探究着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未解之谜,变革着旧有的思维模式,冲击着陈腐的教条,带来了知识与智慧的普遍开花结果。

——信息改变着我们对自我成就和事业的认识。大家同样地接受信息,走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权威与名人的神秘性正在消失,社会以信息疏导和信息刺激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创造的价值和潜能,人们改变单一的追求目标,屏弃模式化的人生道路选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拓事业创造未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正在改变。而我们也有了选择的可能和自由度,人才信息交流中心使得那些被浪费、被压制的人可以有另一种出路。

——信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意识。中国人过去不是夜郎自大就是盲目自卑,现在信息浪潮使我们更完整地了解世界,也更准确地把握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我们是国际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既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也珍惜自己的优秀传统。而且世界变小了,我们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我们与各国人民一道关注着生态、环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信息网络的形成,把社会连结成充满活力的系统,传统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伦理关系在信息的冲击面前开始改组。信息的横向流动、快速流动,打破了社会结构的人为分割以及由此而来的封闭,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信息促进了政治的民主化。对决策者来说,民意、群众舆论等来自群众的信息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正如李瑞环同志所指出的:要把群众情绪当作我们的第一信号。因而,令人厌恶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开始转变,头脑发热、盲目冲动的愚昧行为也开始革除。对老百姓来说,中国过去封建专制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人对信息的垄断与独享,所以才有愚民政策和神秘政治;现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人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比较和选择,因而又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

还有许多许多的潜移默化的变化,人们都可以去感受和体会。

信息潮开始在中国涌动,但是80年代中国信息活动的规模仅相当于日本50年代和美国20年代的水平。我们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还存在着严重的人为信息封锁和垄断,传播信息的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不法之徒利用虚假信息骗财害人的信息污染需要寻找对策——我们还只是跨在信息时代的门坎上。

但是随着中华民族跨世纪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商品经济新文明的发展与成熟,新时代正以它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向中国走来,它将为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创造美好的人生前景,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超市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