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
1991-07-15劳柯
劳 柯
温庭筠《菩萨蛮》词“小山重迭金明灭”句中“小山”一词,众说纷纭,黄裳谓为“千古之惑”。当代名家如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解释说:“小山,枕屏上所画之景”,“金明灭,屏上之金碧山水,因日久剥落,致或明或灭”。吴小如《读词散札》(载《学林漫录初集》)对“枕屏”有详细解释,并云:“小山重迭金明灭必指枕屏风上金碧山水无疑”。窃意绘画屏上,不必限金碧山水;纵写此景,亦不得遽以小山指代枕屏。温词《更漏子》有句:“画屏金鹏鸪”,“画屏”而已,不用鹏鸪称之。刘说金漆剥落尤可疑,果真年深日久,则屏犹如此,怎还能接着说“鬓云欲度香腮雪”?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则谓:“唐明皇造出十种女子画眉的式样”,“小山是十种眉样之一”;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有驳语:“眉山不得云重迭”,甚是。且眉样十式,未闻小山独得流行也。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版)则以为此句咏“当时妇女发间金背小梳”,并说,“唐代妇女喜于发髻上插几把小小梳子,当成装饰”,“露出半月形梳背,有多到十来把的”,词句描写了“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重迭闪烁情形”。把小山释作眉样、梳背,较之屏山似有胜处,因与下句鬓云香腮密合自然。黄裳称沈的论证“是可以使人信服的,也许是可以‘破千古之惑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号《读书》)但温词固非咏物,则“小山”入句究嫌突兀。尤可致疑者,词中第三句方始“懒起画蛾眉”,岂不是重甸甸戴了满头小梳着枕,一夜不曾卸妆,如何使得!
“屏山”毕竟沾了一个山字,是以历来主此说的终属多数。俞平伯早年著作《读词偶得》即谓小山,“屏山也。其另一首‘枕上屏山掩,可证。”然温词此调又另一首有“山枕
隐浓妆”,不亦可证小山即山枕吗?后撰《唐宋词选释》删去证辞,仅云:“许昂霄《词综偶评》:‘小山,盖指屏山而言,说是。”殆作者也觉得前证不足。只是未加阐述,仍难征信耳。
“山枕隐浓妆”,说来倒真像有点儿意思。枕头着力处下陷,正是小山模样。原本双枕想是并头安放,眼下独卧半床,辗转不寐,就把双枕重迭起来。枕上锦绣是并蒂莲?是双鸳鸯?只因髻鬟松垂,云烟掩映,只见到“金明灭”罢了。但此纯属信口开河,为读者解闷消食,断不敢效小如先生而曰“必指——无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