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通货膨胀
1991-07-15王广谦
王广谦
《通货膨胀——人民的灾难》历史地记录了中国改革以来,特别是一九八七年后达到高潮的“中国要不要实行通货膨胀”的论战过程。
杨培新教授研究通货膨胀已有四十七年历史。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他始终高举反通货膨胀的大旗。在四十年代,他就利用新闻和专栏文章,公开揭露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通货膨胀、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的罪恶行径。一九四七年他出版了《中国通货膨胀论》一书,根据事实和数据预测国民党的法币即将崩溃。一九六二年他写成《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犀利的笔锋,深刻地分析了旧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发展和后果,真实地记载了旧中国通货膨胀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杨培新教授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同志的领导下,参加了制止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的斗争,之后他在金融战线上工作了三十三年。一九五0年三月的统一财经工作、稳定币值,一九五五年的换发新人民币,六十年代的制止通货膨胀等,他都亲身经历并为之做出了贡献。一九七九年以来,杨培新教授作为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又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改革洪流之中。在改革与通货膨胀关系的问题上,十多年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直困扰着中国。改革是不是必然带来通货膨胀,中国的发展是不是必须依靠通货膨胀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两个焦点。在一个不算短的时期内,主张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的观点曾很盛行,并且事实上一定程度地影响了高层领导的决策,特别是在一九八七年前后这种观点占了上风,导致了新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一轮通货膨胀。杨培新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特有的制止通货膨胀斗争的经验,旗帜鲜明地投入了反对通货膨胀的斗争,对控制通货膨胀的蔓延,进行治理整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就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写成的。书中的篇章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通货膨胀的起伏轨迹;生动地再现了在这场通货膨胀论战中各种观点和主张的交锋;坦诚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建议,其中既有对通货膨胀现象的准确描述,也有对通货膨胀原因的深刻剖析,还有对各种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客观评价,更有切合时宜的对策建议。该书既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他在改革中反对通货膨胀的观点,又是这一时期理论界通货膨胀大论战中一面历史的镜子。
通读全书,收获甚丰,尤以下面几点启示为重。
1.通货膨胀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产物,社会主义国家对此必须高度警觉。长期以来,我们为了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把通货膨胀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杨培新教授这本书论著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社会主义必须过好通货膨胀关。实际上,通货膨胀是与货币信用制度相连,而不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使通货膨胀的起因不同,例如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其基本经济矛盾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维持就业和需求水平,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时有目的地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往往为了加快经济建设速度,急于求成的冲动再加上不负具体经济责任的体制,不自觉地发生通货膨胀。然而各国通货膨胀的危害却基本相同,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机关干部等人民大众。通货膨胀最终必将破坏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领域的正常经济秩序,危及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打击储蓄、削弱供给,造成社会总供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失衡。因此通货膨胀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而只能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通货膨胀保持高度警惕,主动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或蔓延,对于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自觉地维护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是很有必要的。
2.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因都不能采用通货膨胀政策。从各国的经验教训来看,通货膨胀只有在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需求不足时才有启动闲置生产要素,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即便如此,其作用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提高通货膨胀率才能维持其刺激性,其结果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烈度与长度,使其对经济的破坏力随之加大,最终演变为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七十年代西方发生“滞胀”的重要原因即在于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活在低收入水平上的广大人民对于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价格体系不合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时,经济体系对于通货膨胀的消化能力大大下降,因此,通货膨胀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应该坚决消除任何搞通货膨胀的念头,“温和的”“适度的”通货膨胀也不适宜于中国,特别是在没有彻底克服现有体制弊端和建立起强有力的内外约束机制时,通货膨胀往往具有加速度的惯性,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通货膨胀不是改革的帮手,而是改革的大敌。在改革的进程中,各项措施的出台都有赖于稳定的货币环境,而通货膨账恰恰破坏了这一基本条件,使已经进行的改革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尚待实行的改革难以迈步。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稳定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搞改革。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更有实效,我们的改革才能要加顺利。
4.治理通货膨胀既需要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毅力和耐心。对于通货膨胀,首先应该防微杜渐,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加以制止,防止泛滥成恶性通货膨胀。治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完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由于传导过程的缓慢和调整的时滞效应,与通货膨胀的初发期的暂时繁荣正相反,制止通货膨胀的初始反应往往是短期衰退,这也许是治疗通货膨胀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对此,可以采用类似“软着陆”的方式尽量减轻损失,但却不能“心慈手软”,中止治疗而使前功尽弃,通货膨胀死灰复燃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还为将来的制止增大难度。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综合工程,单纯依靠收紧银根难以奏效,需要各方面措施协调配合,特别是金融体制、财政体制、投资体制、企业体制的改革必须配套。只要我们坚持稳定通货的政策,在搞活市场、搞活企业、搞活投资上下功夫,坚持改革,坚持调整,中国的经济必将甩掉通货膨胀的困扰,走上稳定发展的健康轨道。
(《通货膨胀——人民的灾难》,杨培新著,中国经济出版社一九九○年十二月版,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