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过去的韶光

1991-07-15顾国泉

读书 1991年2期
关键词:普鲁斯特韶光隐士

顾国泉

在未谈完普鲁斯特的宏篇巨制《追忆逝水年华》之前,先津津有味、恋恋不舍地读了克路德·莫里亚克写的《普鲁斯特》,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当然会不时地猜想普鲁斯特对记忆如此沉迷、如此真挚的奇特态度。过去的韶光如逝水那样消遁,但过去的景观又像韶光那样返照。就在这一霎间,普鲁斯特那种特有的轻盈、优雅和忧伤、焦炽交融一体的思维复活了。有个观察得很细的旁观者说道:他的眼眶很大,茶褐色的眼睛充满忧郁的目光,流露出忧虑的眼神,他的脸色一会儿绯红,一会儿又变得苍白,当他停止说话的时候,他的嘴唇紧闭,似乎在准备接吻……另一个观察到骨子里的旁观者也表述道:他那迷人的眼睛环顾着周围的家具、壁毯、小摆设;他周身的毛孔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嗅着房间里,甚至我身上蕴藏着的真实性;他的面庞焕发出心醉神迷的神采,犹如一位通灵者,正在接收事物发出的无形的信息……

普鲁期特早已分不清自己生存于创造杰作的内还是外,也说不清他的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最后界限,他似乎从来就闹不清“韶光的重现”是他的艺术生命力的开端还是终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描述他的时候异常震悚:他盯着我看,那深邃的目光令我惶恐不安。接着莫里亚克又直面他的灵魂而评述道:正如波德莱尔说过的,时光犹如充满敌意的黑暗,这时光“吞噬着生命”,“吮着我们的鲜血而生长、强大”,这黑暗凝聚、纠缠在普鲁斯特的枕边,此时,他已奄奄一息,行将就木,犹如一枝巨大的真菌,这真菌仍在增殖、扩散,它的养料来自他的作品,来自《过去韶光的重现》。

人们无法言说普鲁斯特的对过去的体验有多清澈、多混沌,人们也无法体察普鲁斯特对内心的隐秘动律有多细微、多粗疏。或许那座时时闪现于巨制中的马尔丹维尔的钟楼知晓这一切,或者玛德莱娜小点心的味道所激起的回忆分辨这一切。但是我敢保证,马尔丹维尔钟楼那的敲撞声,和玛德莱娜小点心在舌头搅拌的啧啧的回味声,只是重现了普鲁斯特奇妙的思维长河中韶光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其余的一切终将湮没于深深的回流和回旋之中。

这本传记尽管拼贴了普鲁斯特那金属般的泛彩似的作品片段,但似乎这又是他的全部作品的一个完整的梗概——由于他的巨制太浩繁、太绵延,因而很需要有人重新剪接,可又不损害其精华。传记作者是很成功的,他重让读者潜入水晶宫中,并又能采撷到精致的思维之物。或者像作者自己引述的:“从我面前的茶杯中,涌现出形象逼真的城镇和花园。”这句话正表明一件艺术品的真正的价值。

不过,最令我喟叹的是,普鲁斯特那种风度优雅的隐士格局:一方面置身于阳光和空气中吮吸爱情、死亡、世俗、凡人的新鲜养料,使自己的巨制光彩动人;另一方面又远离这阳光和空气而咀嚼欲望、梦魇、记忆、往事的每幕景观,使巨制诞生得神秘而又奇妙。隐士的双重人格使普鲁斯特存在于永恒的善良和仁慈的心境意态之中,不为酷严的真实性所屈服,不为飘逸的虚无性所迷乱,不为瞬间而逝的逐利性所惶惑,不为转眼而过的物欲性所缠绕。他的隐士的心境,既可扑腾一声沉潜思索之海底,终日是一个上帝的使者;也可噗嗤一笑尽情舒展之胸臆,宛如是一个天真的顽童。一切随意而去,但风度犹存;一切淡而无忧,但气质不减。普鲁斯特的探幽索秘的寻求,永远为重现过去的韶光而畅通。这似乎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情结”吧。

(《普鲁斯特》,〔法〕克洛德·莫里亚克著,许崇山、钟燕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1.95元)

猜你喜欢

普鲁斯特韶光隐士
50 years of social distancing experience雪山隐士的50年隔离生活
卜算子·岁杪感怀
普鲁斯特遗作即将出版
隐士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分别
光阴会记得,你天真赤诚心
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