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话防病
1990-12-28贝菊佩
贝菊佩
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副霍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它们虽由不同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引起,但都是从人的口腔进入体内,并在人的肠道(或肝脏)里生长繁殖,从而使人发病的。这些病的病原体还能随着病人或带茵(毒)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出人体,并通过水、食物、手以及苍蝇的传播,传给别人,使其他人再发病。
夏秋季节为什么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呢?这是因为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苍蝇多,病原体繁殖快,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有可能把病原体吃进肚里,引起发病。
由于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即使同一种病原体,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每一种病都有一些特征,可供识别:
1、细菌性痢疫: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这种病菌从人的口腔进入体内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就会使人体出现怕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急着要大便,但又排不出),大便有粘液、脓血(红白冻子)等表现。如果是中毒性菌痢还会有烦躁不安、高烧、昏迷、四肢发冷、脉微弱、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齐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2、伤寒:病人的典型表现为体温呈梯形上升,5~6天后到达高峰,持续2~3周不退;出现相对缓脉即体温高速40~41℃,但脉搏每分钟只有80~90次:病人的胸腹部和四肢可发现少量淡红色、稍隆起、压之不褪色的小点子——玫瑰疹;脾脏肿大、质软、有压痛。伤寒病人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容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因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而引起:常有共同进餐的人集体发病的情况,一般都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4、副霍乱与霍乱:现在传统称霍乱,俗称瘪螺痧这种病的特征是上吐下泻。腹泻时无明显腹痛和里急后重的症状,腹泻次数每天多次,甚至无法计数。大便呈黄色水样、米泔水样或洗肉血水样。呕吐是在腹泻1~2次后出现。无恶心感,呈喷射状,每天数次至十几次,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以后也可为清水样或米泔水样,一般不发烧。由于上吐下泻可引起病人脱水,眼窝下陷,声音嘶哑,指纹皱瘪。如不及时抢救,在几小时内即可死亡。
5、病毒性肝炎: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可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容易发生暴发流行;乙型肝炎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病毒性肝炎不管哪一型,在临床上都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急性和慢性之分。病人都有全身不适、乏力,不想吃东西,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低烧,腹泻或便秘,肝区疼痛等症状。黄疸型病人先表现为眼白发黄,继而皮肤发黄,并有皮肤刺痒的感觉。小便呈茶水样,大便呈浅灰色。
6、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这种病主要危害5岁以下的儿童。孩子得病之后会引起终身不愈的肢体麻痹、萎缩、畸形以至瘫痪。然而,对付这种疾病,已有很好的办法,儿童只要按规定服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几乎可以万无一失的防止发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只要把住“口”,防止病从口入,就能达到目的。具体地说,要做到:
1、不喝生水,喝开水。不在河、塘里漱口刷牙、洗碗筷,不用生水浸泡冷拌菜、凉面等。生吃瓜果要洗净、剥皮。
2、在农村,要积极兴办自来水厂。在饮用井水、河水、塘水的地方,要制定保护水源的卫生公约,防止水源被污染。
3、不吃腐败变质或被苍蝇叮爬过的食物。在有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地区,不要宴请聚餐。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餐具碗筷要认真消毒,家庭要有防尘防蝇设备。
5、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管好粪便,消灭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