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心灵的荒漠

1990-08-28王国琪刘社堂

中国青年 1990年10期
关键词:失落感心态价值观

王国琪 刘社堂

像葵花永远向着太阳一样,青年总是执著地探求,关注社会,关注自身。下面我们发表的是一位青年教师和一位大学生有关青年问题的对话。教师简称T,学生简称S.——编者

S:上大学以来,有一种深深的不安一直在困扰我的心,我发现,我的同龄人中的一部分人患了一种“病”:学习工作动力不足,整日无精打采,年纪轻轻似乎看透一切。

T: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说来有意思,前几天我和咱们学校一年级的同学聊天,我问他们上大学一年来有什么感受,他们说:“没意思。”

S:可以说,“没意思”的阴影在一定程度上笼罩校园。既然“没意思”,“提不起劲”,那就信马由缰,“跟着感觉走”,“紧握住梦的手”,泡“九三学社(早睡到9点,午后睡到3点)”,“研究(烟酒)五十四号文件(扑克牌)”,“去工地搬砖修长城(麻将)”。考试过不了关,那就做弊。

T:你说的“没意思”心态,不仅在部分大学生中有,在部分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间也存在着。不过是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明显罢了。我曾和一些青年工人交谈过。他们说,现在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听了李燕杰的报告,热血沸腾,发誓赌咒要大干一番,可是回到工厂,血渐渐凉了。

S:青年的这种心态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给青年提供了较以往更多的机会,整个民族对青年寄以厚望。中国的腾飞需要千万个青年发挥聪明才智,青年们也曾为国门洞开,改革开放振臂欢呼,为国家的命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什么一部分青年却发出了“没意思”的叹息?

T:这个问题提得好。“没意思”心态是自我失落的表现。失落心理人皆有之,在日常生活中,轻度的失落感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我们这一个急需追赶别人的国度里,一些青年存在着失落感,就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了,应该由全社会来思索,关注。

S:青年为什么会产生“没意思”心态?我们又该怎么评价它?我们又该怎样走出这种消极的心态?

T:生活给人带来难题。生活又提供了解开难题的钥匙。解决青年问题的答案就隐藏于当代中国纷繁的社会生活之中。听说你对这个问题思索很久了,是吗?

S:青年的这种心态,许多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包括一些各行业的青年人,都发表了许多高见,使我这个大学生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如果从个体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考察,造成这种心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激励系统效能弱化,使青年缺乏前进的拉力和推力。你怎么能指望没有油的汽车去攀爬崇山峻岭呢。

改革10年,成绩斐然。但是,时间所限,许多问题刚刚触及,吊起了人们的胃口,可离最终解决相差尚远。譬如说,平均主义,社会分配不公,缺乏公平竞争等问题。在许多企业里,机关里,干得好与干得坏,差别不大。有的人吊儿郎当,扣他几块钱根本不当回事,反而振振有词,“咱们是社会主义,谁能把我怎么样?”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不正之风严重,关系比才能更受青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仍有市场。在这种情势下,一些青年或愤世嫉俗,或随波逐流,或自甘平庸。

激励系统效能弱化,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青年自身的原因。激励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和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引发个体行为。需要得不到满足,动机就会消退。社会应尽量满足青年的需要,但并不是青年的任何需要都是合理的,现实的,即使是青年的合理需要,我们的社会也不可能一下子予以满足。打个比方,需要就像一群等候在候车室的乘客,须在检票口通过验票,证明其身份的合法性才能进站。进站以后,还须按先来后到,有秩序地上车。如果列车超载,一部分人就得延迟上车或上车后没有座位。所以,青年人要张扬超生活的风帆,应该主动审视自己需要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有的青年把自我封闭起来,闭眼不看国情,不考虑社会需要,一味强调个人的需要,那么,他的需要越多,越迫切,在现实生活中被满足的可能性就越小,他的失落感就越强烈。

我以为青年要强化人生激励系统的效能,就应该把个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谐调地整合起来。

T:我同意你的看法。诚然,社会环境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沉溺于“没意思”心态,顾影自怜,那么不尽人意之处就会依然故我。

我认为,青年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价值观体系紊乱。价值观是人对周围人和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在不断变化之中。改革开放引起了中国人价值观的巨大变化。这里有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观和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观的冲突,有西方社会价值观和我国传统的价值观的碰撞,还有代际间价值观的纠葛。这些冲突和碰撞不可能不在最敏感、最渴望变革的青年身上体现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各持一端的争执,使青年产生了无所适从感,产生“生活像一团麻”的困惑。在迷茫中,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感到没有目标,感到一切都“没意思”。

价值评估和价值判断是社会比较的过程,价值永远在人们的社会联系中体现。当社会没有真正解决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青年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自我否定意识。当诚实劳动,流汗出力被贬低、被讥笑,青年工人也会有失落感。道理很简单:你在追求社会生活中贬值的东西,还有什么“意思”可言?

S:我承认,“没意思”心态是一种消极状态,对我们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对青年的成长不利。但是我并不把它和老庄的消极无为相提并论。在“没意思”的深处,包含着青年们那些强烈向往而又一时难于实现的理想,冷漠的外壳下,仍然是一腔青春的血,一片衷肠。我这里有一份材料,是去年底团中央和全国政协联合搞的一个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青年中主张积极投身改革的占89.48%。绝大多数青年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岗位。还有,上海《青年报》和在沪20所大学发起的“评选80年代我心中的卓越青年”活动,张海迪、史光柱、关广梅等人荣膺当代卓越青年的殊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青春的火焰并没有熄灭。

T:我也看过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的那则报道。我特别注意到上海大学生的那个口号:重新建造我们的精神家园。我很赞成。走出心灵的荒漠,重新建造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时代对青年的召唤。青年的面貌永远是推陈出新的。当代青年的形象不会是上一代人形象的简单复归。青年唯有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最终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宿。

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找到正确的道路。当年,李大钊、毛泽东等风华正茂的青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在中国大地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变为现实。今天,我们青年人也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努力探索通向繁荣、公正、民主、高效率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一味埋头前行和抬头望天都容易摔跤。在探索的长途中,我们应该胸怀大目标,面对中国国情,切切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猜你喜欢

失落感心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编辑工作的失落感及其应对策略
围城内外
还是“看掐架”心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知识无力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