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是否一定聪明?(外二篇)

1990-08-28鱼婴

中国青年 1990年2期
关键词:仪态博士智慧

鱼婴

巴士卡里雅说:

“我对你的学术地位不感兴趣。对我来说,你永远是一个平凡的人。人们历来对头衔十分看重,总以为硕士、博士头衔的确可以使人聪明一些。可是我要告诉你们一件新鲜事:我认识的人中几位最笨的,也都是博士呢。有些十分聪明的人却连博士是什么也不清楚。”

这番话是向着众人说的。说这番话的是一位招人喜欢,或者说十分富于魅力的美国教育家、演说家,是在美国以“爱”为主题开设大学课程的奇才。他以善于理解生活,善于招引快乐的形象走向人们中间,因鼓吹一种全色彩的生活艺术、生活魅力而广泛引起人们的青睐。

按照巴士卡里雅的聪明观,聪明的人首先是学会了生活,而且能够生活得较为体面、潇洒的人,而不是那种在事业的某个方面突进奇崛而在生活的其它方面缺残累累的人。巴士卡里雅的观点,从现代人要求的全面发展观来看,颇值得同情。因为,无论如何生活的状态总是做人的基础,而做人的基础都打不好,或者不会打的人,很难说他有多么地聪明。

这么说,有些博士或许比他人在某个方面多获得了一些知识,但并不一定就多么聪明。知识,不等于智慧。当知识过时、僵化,成为尸样充塞物,以至阻碍新的知识进入时,就转化为灾难;当智慧排斥了情感的抚慰,一味沉溺于纯理性的较量时,就转化为人生的殒床,使人们徒增难以自解的悲伤。

聪明,应该和快乐拉着手。聪明,也不排斥痛苦,但却竭力使痛苦转化为快乐。聪明,能使生活的哭面孔破涕为笑。这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是使人感受极深的生活功力,是无法抗御的魅力,也是对人生态度最有说服力的乐观宣讲。

博士,也不一定不聪明——如果是把博士头衔的获得不看成是人生唯一的成功,不作为夸夸其谈的唯一资本,而只是把它看作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副产品或智慧的小装饰。这样的人生,有望从某些人自制的、精神的博士帽(这种帽子在幻像中往往是硕大无朋的)下逃逸出来,有望从全面审视生命价值、生存状况和人生态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感受和生存智慧观,从而多一点邀来人生快乐的聪明和消化痛苦的本领,以领略生命的原色和生活的全貌。

至于仅仅为了换取博士的桂冠,连生命也搭上了的所谓聪明,笔者实在不愿恭维,他们实在是把自身的聪明糟蹋光了……

不可剥夺的生存基点

大凡世洗衣粉溶液可以防治花上的虫间的众多痛苦,由于精神失误导致的居多,而其中对身外之物(包括荣誉和物质的)的所谓合理的、公平的、公正地占有的欲求,又往往是其中主要的触发点。

创新精神的追求,往往是不难触发和萌生的,求新、求异、求变,几乎是人的天性、生命的本份。人按照自身独一无二的生命肖像,去建造独一无二的生活风貌,几乎是人的“本能”性的追求。难的是创新追求的“目的”的理性选择。譬如说,你创新追求是为的建立独一无二的生存姿态,换取独一无二的生存价值呢?还是为了达到某种占有的目的呢?即使在占有的理念里,是为了占有不断地实行创新的手段呢?还是占有由创新成果可能产生的利益或某种权利呢?(这里是就生活目的的追求来说,而不是一般地排斥和反对诸如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专利权的理应获得,等等。)实际上,占有继续创新的手段的追求和占有创新财富或权利的追求,其涵义和价值是相距甚远的。前者看重的是建立人生不可剥夺的生存基点和卓越追求的生活风范;后者看重的是由创新实践所获得的身外之物——尽可能多的既得利益和权利,虽然前者也并非绝对地排斥获得必要的物质报偿、荣誉和权利。

实在说来,不是笔者悲观,如若指望有一份创新成果,就要有一份公平合理的回报,在基本公平(因为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的机制尚未建立的一切社会里都只会具有梦幻曲般的韵味。这种要求越强烈,创新心境可能遭到的挫折感也将越深重,由此导致的精神困惑,将会无情地剥夺创新的活力,从而导致人生的平庸、精神的颓废、情感的枯萎、行为的钝化。越看重占有,人生将失去的越多、越将一无所获,这是无情的人生宪法。

只求创造不求占有,是固定不可剥夺的生存基点的大智慧。不断地革新自身的生存面貌的人,是魅力丛生的源泉;不断地向社会、向他人奉献创新成果的人,是智慧生存的追求者们自然拥戴的核心;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注入创新生机的人,是整个社会伦理环境中不可取代的荣誉代表。这是由生存智慧、创新智慧、情感智慧共同支撑的精神大厦,是任何嫉风、不公所无力撼动的。

具有创新精神统摄的灵魂,是不会胶着一隅的,即使这一隅美奂美轮,无以复加。就是说,创新精神喜欢采取的是一种游走型智慧生存方式,喜欢拥戴的是不断地探求人类未知境界的精神探险者。创新者没有不变的、永不迁移的家园。占有,在他们看来,与自我禁锢无异。他们看重创新精神的永存和张扬,如同看重人的生命。因此,对所谓绝对公正和公平的无意义、也不会有结果的期待,在他们看来,是世间最可怜惜的愚行之一,因为在这种期待中所含蕴的纯真和烂漫是举世无双的。

英国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自由之路》中写道:“拥有……旨在创造而非占有的精神的人,自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所能剥夺的。这是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人类导师所宣扬的人生哲学。选择了这种人生观的人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他们认为人生中最可宝贵的东西不是世俗权力所能伤害的。”一切不愿受制于外界世俗因素调弄的人们,大概都会赞成这样的观点。

当你步入辉煌的瞬间……

精神的步伐描述着心灵的步幅,精神的仪态书写着魂魄的资质。

精神步伐的每一个时空点上,都有一种特定的景色。精神仪态因特定景色的出现而发生的每一种变化,都鲜明地、生动地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灵质地和品格。

当着一个人身处风云变幻难以捉摸的险恶环境时,能依旧迈着既不乱方寸、又不失审慎的精神步伐,能保持着既不乞求某种庇护、又不失冷静睿智的精神仪态,是一种有益于人生总体格调的优秀品格,是人生价值免受拍卖,人格自尊免遭贬值的基本支点。

当一个人步入他人处境卑微而自身处境相对优越的环境时,不仅不由此张扬春风得意的优越感,反而抚慰对方心智,倍加尊敬对方自尊,这样的人无愧为灵魂执重、人性卓特的人。这也是一个人保持纯净、出类拔萃而免遭玷污的人生态度。

当一个人步入与日常处境反差极大的辉煌环境时,譬如参加名流如云的集会之类,如能保持一如既往的平静心境,并有效地抑制常人往往难以避免的因环境刺激而导致的种种失态(如过于肃穆、过份谦恭以至拘谨,或萌生可悲的仰视情绪,等等),是一种能够奠定自身形象的关键表现。追求卓越的人,无须借助这种辉煌的场合来炫耀自己、突出自己或推销自己,更不能牺牲自尊自信的品格去附合可能有人期待的低级趣味(这在某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名流那里是常有发生的)。当然,在这种场合中,智者自然也不会孤傲不群,目空一切。总之,一切如平素那样地保持着自身为人的风貌,随时警觉着自身一些美好的东西不为辉煌的氛围莫名其妙地吞噬,乃为上策。

有许多的辉煌气氛,产生于聚会或某些特殊性质的活动诸如庆典等等,这时由庆典仪式所产生的神圣气氛或动人场景,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并派生出相应的特殊情感方式与行为方式。这种情况的产,生一般说来具有共同性,即众多的参与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产生倾向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这种状况的产生是正常的,是与上述所分析的个体的潇洒的精神步伐和精神仪态的保持并不矛盾的。因为,很显然地,由于崇高或神圣所触发的共鸣,是与由于品格、德性所导致的失态完全不同的。

猜你喜欢

仪态博士智慧
制冷博士来帮忙
雪(新韵)
神奇博士感冒了
回忆
如何对幼师女生进行仪态与气质塑造
博士蚊
有智慧的羊
润博士问答
智慧派
作报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