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军装的外交官

1990-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5期
关键词:行凶犯罪分子边防

1989年5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成了世界舆论关注的中心,十几个国家的电视台在那里现场直播中苏最高领导人会晤的实况。

此时此刻,在远离北京的祖国大西北、毗邻苏联的阿勒泰小镇上,一个身材魁梧,肩佩大校军衔的军人面对荧光屏,两眼闪动泪光。他就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对苏会谈中方边防代表周玉堂大校。

有人这样比喻:如果说我们共和国的外交机构好似一座宝塔,那么作为边防涉外机构的无数个会谈会晤站便是那深砌在宝塔底部的一块块坚固基石。这话不无道理,就说新疆的几个中苏边防会谈会晤站,担负着与苏联接壤的3000多公里长边防线的对外交涉任务,每年的会谈会晤次数在500次以上。

周玉堂就是这支队伍中一名穿军装的外交官。

近年中苏边界气氛平和,但晴朗的天空有时也会出现几片乌云。一起突发事件,使得边境上冒出了一丝火药气味。

这是1987年上半年,一名犯罪分子在我境内行凶杀死数人后,携枪逃过苏联继续作案。对方的边境会晤机构照会周玉堂:速来商谈此事。苏驻华大使馆也就此通知了我国外交部。

一起在全国不多见的恶性涉外事件已经酿成,周玉堂真有点紧张。

会谈开始,周玉堂首先发言:“中方一名罪犯,在行凶后持枪逃入苏境,请协助缉拿,并交还中方。若罪犯在苏境继续作案,我们表示歉意。”发言实事求是,态度诚恳。

对方代表发言:“中方武装军人越界开枪在我境打死我4名公民和一名军官,并纵火烧毁我房子,我们强烈要求中方承担一切后果。”

“有证据吗?”

对方掏出一叠现场照片,接着说:“此次事件要写一个共同协议,在国际上公开,你们中方军官越境开枪打死我无辜的公民和军人,我们要求中方向死者家属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周玉堂冷静地回答:“第一,过去我们曾共同努力,成功地处理过不少边境事务,相信这次也一定能处理好;第二,我再次声明,这一切是犯罪分子所为,他根本不是军人,不能说中国军官在苏境内行凶。

“他说他是军官。”

“他冒充。”

“他打枪打得很好,很准。”

“这也不能说明他是军人,我们很多人会打枪,特别是边民,枪打得很好,就像你这位边防代表同志,虽不是文艺工作者,但你的手风琴却拉得很好一样的道理。”

“那他也不应该跑到我们境内行凶。”

“他也不应该在中国境内行凶。罪犯在中国有,在苏联也有,我们都应该做好预防工作。”

“我同意你的观点。”

“请问罪犯现在在什么地方?”

“他放火烧房子,自己也烧死了。”

“罪有应得!他死了,也就是付出了赔偿。至于写一个共同协议的问题,我认为这对解决问题丝毫没有帮助。难道我们今后不再继续合作了吗?”

“不!不能影响我们的合作。”

经过交锋,气氛终于缓和。这时,午餐时间已到,席间,大家有说有笑。

对方代表说:“周玉堂,你说话很幽默,大概是从西方或我国学来的吧?”

周玉堂微笑作答:“中国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有丰富的语言。当然,我也从欧洲大文豪的著作中学到不少东西。”

会场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周玉堂抓住机会,又说:“平时我们都表示要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贡献,难道今天因一名犯罪分子就影响了我们的睦邻友好?”

“不!不!”异口同声。

压在人们心头的乌云驱散了,国境线上又出现了灿烂的阳光。

(王洪峰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行凶犯罪分子边防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金鸡山上守边防
“新时期”边防“新特点”
刑法第20条第3款中“行凶”含义司法界定探析
拜访朋友
从一起伤害案件看“行凶”式特殊正当防卫的构成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浅谈自首制度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