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瑡壳里做道场
1989-08-24
人在收入不丰、生活条件不高的时候,是否一定要与脏乱丑陋为伴,或者一定要先用足了鱼肉再装扮形象美化居室?回答是:未必。如上海人的住宅特别紧张,几乎人所共知了,有笑话为证:房子比老婆还难寻。但上海人即使是几代同堂,多数家庭仍然清净整洁。哪怕是一间陋室,也要精心布置,让人在感觉上尽量达到明亮舒适。如果住宅稍微宽敞一些,那他们的经营之道就愈加出色了。
我曾拜访过几家有幸分到新居的朋友,都是普通的青年知识分子。虽然一室之居,但装饰优雅。这全凭他们自己的双手和朋友们的帮助,一点一滴操持而成。夫妻二人时常是设计师兼裱糊匠兼电工兼采购。有的人家的墙壁用的是美观的壁纸或护墙板,有的则用一种麻制的装饰品。地面上多铺地毯,材料质地各不相同,纯毛或塑胶。室内的灯具往往在五六只以上,台灯、壁灯、落地灯、吊灯、床头灯……安置在上下左右,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各有自己的功能,根据时间和室内情况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气氛。在他们的眼里,光线已不仅是照明,而是环境布置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加上按照室内面积和建筑特点购来的雅致家具,使方寸之地生出艺术的光彩,和谐、秀雅,情调浓郁。置身其间,少有狭窄、局促、不适之感。而这些住宅的建筑工艺和质量实际上并不高。
上海人对室内装饰的讲求还体现在许多个体户经营的酒吧、饭馆内。当你在街面上见到它们时,大多招牌醒目,门面美观。进门后店老板会立即迎上前来引座,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耐心细致。室内四面有的整壁镶嵌明镜,顿觉狭小的空间变得开阔起来。一张张小桌洁净有序,坐椅精巧舒服。晚间的灯光柔和、色调淡雅、明暗适宜,有时还点燃蜡烛。每一张桌子的客人在这朦胧的环境里,似乎感觉不到近在咫尺的邻座的存在,只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柜台设置多如酒吧,里面陈列着中外名酒,外面支有高椅。在这种典雅的气氛中,顾客很少高声谈笑,多是轻声细语。
联想起我在都城的居住地,有许多人家虽然所居甚宽,但至多不过墙上刷层油漆,屋顶横吊个日光灯而已,千篇一律,极少艺术化的处理和家庭的个性表现。或许因为都城的气派所致,国营饭铺的陋习和衙门式的服务甚至传染到许多个体户的饭馆。外观粗糙残败,店内杯盏狼藉,环境嘈杂,喧声四起。有些店家居然效法旧日的国营饭铺,坐等顾客上前开票,饭菜自取。这大概由于都城来往客人众多,饭馆仍然供不应求,所以“皇帝女儿不愁嫁”。
上海市的千千万万家庭,面对困窘的生存状态,还能尽心建设自己的生活,点缀环境,这是一种对文明的坚韧欲望,或许也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的显露。不过,就他们的生存空间而言,倒应了一句老话:螺蛳壳里做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