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的“忆苦饭”

1989-08-24

中国青年 1989年10期
关键词:首脑儿女巴黎

1989年7月15日,孟加拉、菲律宾、扎伊尔、海地等7个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吃了一顿“忆苦饭”。每位代表面前只有米饭团、蔬菜馅饼和一点点干果,价值不过20法郎。这和在卢浮宫里密特朗总统招待布什总统、撒切尔夫人、宇野首相等7个工业最发达国家首脑的晚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天,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日,7个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在这里开会;7个最贫困国家的代表也开设了一个讲坛,专门讨论背在他们身上的债务问题。

几家欢乐几家愁。贫困国家代表的“忆苦饭”,虽然未必能唤起发达国家首脑们的恻隐之心,但为了表示他们自己的气节,为了表示他们对当今世界的清醒头脑和理性认识,还是值得赞许的。特别是同那些自己的国家本来很穷、但到了富国面前非要打肿脸充胖子不可的人相比,就更显得不同凡响了。

人们还记得,去年河南某地召开贫困县工作会议的时候,一些县的书记、县长、贫协主席竞相争坐高级豪华轿车参加会议。会场内讨论的是如何脱贫问题;会场外,各种名牌轿车则争奇斗艳。如果当时各个县的“大老爷”们能有7个贫困国家代表在巴黎吃“忆苦饭”的意识,相信就不会出现此等咄咄怪事了。

穷,本来不是什么好事,但如果连穷也不敢承认,连穷人危机意识也没有,那就更不是好事情了。

我们的国家本来是很穷的。但这些年来,不少人(尤其是青年人)很不愿意说穷,他们不仅追求超前的高消费,连牙膏、香皂、杀虫剂、手纸都要用进口的,而且极不愿意听别人叙述旧社会的苦难光景。有时做父母的给儿女讲一点过去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孩子们马上就会说:“都80年代了,别提那一套了。”好像我们真的已经富起来了,好像真的用不着再讲艰苦奋斗了。

像“文革”期间那样,搞形式主义的“忆苦饭”,越是过年过节,越要吃糠咽菜,当然没有必要。但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现实,了解生活在边远山区的人民还很贫困,甚至还不得温饱,从而唤起人们的清醒认识(即使身处巴黎也要吃一吃“忆苦饭”),还是很有必要的。

治国也好,治家也好,料理个人生活也好,无非是收入和支出两笔帐。收入得多,支出得少,日子就富裕;收入得少,支出得多,日子就亏空。从社会财富来说,积累得多,消费得少,国家就富了;从个人的光景来说,消耗小于所得,个人就富了。迄今为止,尚不知世界上哪些国家不是这样富起来的,哪个富翁不是这样发起来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老祖宗都是挣一个花两个的人,都是寅吃卯粮败家子,那么在今天的华夏大地上,岂不是白茫茫一片!再设想一下,现在城市里结婚的小两口,一入洞房就是几大件齐全,就全部实行“现代化”,就美滋滋地躺在席梦思床上,—如果他们的父母没有积蓄,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大堆欠账,他们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些人的“两笔帐”并不清楚,消费常常大于支出,于是采取非正常手段侵犯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造成偷、抢、骗、诈等犯罪行为。这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积累财富、艰苦奋斗,颇似逆水行舟,比起顺流而下自然要困难很多。但唯有这样,国家才能富足、安定,人民方能富裕、幸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朝的张文节尚且知道这样教学育人,我们今天有些做家长的比起张文节却相差甚远。他们一开始就给儿女安排高水平的消费,要星星不给月亮,像“小皇帝”一样地捧着。殊不知,这是在儿女身上埋下了祸根,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之宝。如果说我们在四化建设中,许多东西要引进,要向洋人学习,那么勤俭与艰苦创业这一条是不需要引进的。在先辈的遗产中,克勤克俭的生动事例,比比皆有,俯拾即是。别人在灯红酒绿、高度发达的巴黎尚不忘吃“忆苦饭”,以时刻警醒自己,我们则更不能忘却和丢掉艰苦创业的精神。否则,国家繁荣无望!民族昌盛无望!!

猜你喜欢

首脑儿女巴黎
巴黎之爱
天山儿女
《巴黎私厨》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世界女首脑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解析韩国谈话类综艺节目——以《非首脑会谈》为例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