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困或
1989-08-24
我感到了一种孤独。
从小的时候,父母就交给我节俭的美德。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关心我们这个国家。每当听到广播里说,我们国家并不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是“地少物稀”、“资源紧缺”时,我就不由得皱起眉头来,下决心要注意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
有一次,我在学校吃中午饭,发现24个教室几乎间间都日光灯大开。于是我一间一间地走进去,记下了人数,也记下了亮着的灯数。之后我便写了一封“匿名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校长。信中说:“目前我国电力非常紧张,我们学校的经费也不富裕。然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这么多日光灯白白地亮着,这不是一种浪费又是什么?!”我建议学校订立制度,坚决杜绝浪费!
我期待着。期待着“校长大人”重视我的“匿名信”。
果真,不几天,校长室发布通告,并公开了我的那封“谏书”。那一阵子,学校里确实轰轰烈烈,好像要大抓节约的样子。
我一直没有承认我是这封信的“制造者”,尽管教导处领导、班主任顺着“笔迹线索”多次找到了我,我也不愿意承认。因为我觉得浪费是有害于国家的,节约则有利于国家,只要大家都注意节约,我就感到很高兴了。
然而,正好是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那天又是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又在学校里发现了四十九天前发现的同样的问题?
我该怎么办呢?再写一封“匿名信”?那真是太可笑了!
我感到了一种孤独!
甚至,我发现一直教育我要节俭的父母也不那么理解我了。在家里,我总是一水多用。此如,先洗脸,再洗拖把,最后冲马桶。但他们却多次的阻拦我。
我在教室里将同学们用下的废纸收集起来,每天捎一书包回家,一个星期去卖一次。当我把卖来的钱交给班主任作班费,他竟然不肯收!而母亲更干脆,好几次把我认认真真收回家中的废纸往垃圾箱里一倒了之。为这事,我们发生了口角。
我错了吗?有时,我问自己。
老师不是说,“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吗?国家不是也主张“艰苦奋斗”吗?为什么现在那些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人那么让人眼红?而注重节约并身体力行的人却被人视为怪异呢?
我困惑不解。
我感到了一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