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剧人物

1989-07-15

读书 1989年5期
关键词:盛宣怀轮船高官

商 非

盛宣怀是位悲剧人物。他曾有过光辉的一页。他为中国的工商业、金融和教育事业做出过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于一八七二年参予创办了湖北煤铁开采总局、电报局和华盛纺织总局等工业企业,一八九六年及以后数年,几乎独揽了全国铁路修建权与煤铁矿的开采与冶炼,又与近代工商业发展相适应,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和中国第一所工业大学堂——天津北洋大学堂,紧接着又创办了始为中等专科学校后发展为大学的南洋公学。盛宣怀的这些非常之举乃自一八四○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非常之世”开始的。因此,他创办工商业的指导思想也绝不会脱离这个时代。当然,他经营民族工商业离不开追逐剩余价值和高额利润这个目的,可贵的是与此同时,有着保权分夺洋商之利的积极思想。从盛宣怀拟《上李傅相轮船章程·序言》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到这一思想:

“伏思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这里,盛宣怀的指导思想是十分清楚的,他看到了使用轮船乃中国经济发展之需要,所以不能权全让外人。盛氏经营矿业乃一方面为新兴工业所需要,另方面是为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他以后创办与经营铁路、银行、纺织及办学堂都同此目的。盛氏的这等“非常之举”完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夏东元教授称盛宣怀为“顺应历史发展的佼佼者”。

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盛宣怀进步的一面。造成他的悲剧的乃是他的另一面。

自办工业企业始,盛宣怀所奉行的哲学就是:“欲办大事,兼做高官”。在举办轮船、电报、矿务、纺织等业的基础上开始做官。后来确实做了大官。到一九一一年荣膺邮传部尚书时,他就基本上控制了所有重要的洋务民用企业,经济上成了支持清王朝的有力支柱。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先进的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作为基础,发展资本主义必须扫除封建障碍,资本主义方得以发展。而盛宣怀确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要发展资本主义,而另一面要做封建高官,这使得他的一生都充满着进步的经济实践与保守的政治主张的矛盾。并使得他的经济实践随着洋务运动一齐失败。这不能不是个悲剧。

“目下留此一官,内可以条陈时事,外可以维护实业”。确实如此,盛宣怀随着官越作越大,他的经济实力也就越来越雄厚。当他一九○八年任邮传部右侍郎后铁路统统握于手中,并利用这个权力把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有机地联缀起来。形成初具规模的官僚垄断经济体系。所以夏东元先生说:“盛宣怀的问题,不在于他用商本以谋利,而在于他:既似商又似官,由似官而为官;用商力以谋官,由倾向于官发展到利用官势以凌商”。但是这种用官力联缀起来的官僚垄断经济体系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清王朝被革命摧垮,盛宣怀的官也不复存在,因此赖以存在的官僚垄断经济体系也随之付于东流。

为其官必谋其政。盛宣怀做了高官改变了原有的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积极的参与政治的结果是以盛宣怀在政治上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是经济上的进步实践与政治上保守反动的必然结果。

(《盛宣怀》,夏东元著,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平〕4.45元,〔精〕6.60元)

猜你喜欢

盛宣怀轮船高官
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一艘大轮船开来了
本期导读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
走迷宫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