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人术

1989-01-01戴斯蒙·莫里斯著郭轩盈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1期
关键词:大人物小动作信号

戴斯蒙·莫里斯著 郭轩盈

人类通常对自己的动作毫无所觉,使得这些动作更具可观性;人过分注重修辞的结果,常会忘了他的动作、姿势和表情正在说出的真正故事。下面向您介绍一些人类的身体性动作,愿给您以帮助。

地位的展示

地位的展示也就是权威的展示。

如今各国皇室只有排场而无实权,而政治领袖则有实权而无排场。换句话说,今天的新阶级在展示地位时,无实权的人可以尽量摆出盛观的场面,但有实权的人则最好谦虚点。

政坛上的大人物利用的是“压抑展示法”。总统和首相之下的大人物,多半是握有实权的大亨或政策执行人。这些人在幕后发号施令,他们无上的权威和影响力,都经由直属部下表现出来,可是在他们私人办公室里,我们可以找到千百条有关他真正地位的线索。

举个例子,首先是大人物的鞋子,大人物都注重自己的仪态,所以他们从头到脚都经过细心的打点,如果你注意看的话,会发觉他们的鞋子不但拭得晶亮无比,而且双双都出于名师制作。

此外是用电话展示其地位,在车中打电话,可以显示一个大人物有多忙碌,何况车顶突出一支天线,也可助长不少威风,美国有一家公司,即使车中没有电话,也故意架起一支天线。这种模仿迫使大人物不断创新花样来展示地位,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车子的厂牌上,大人物虽然不断变换车型,模仿者依旧亦步亦趋的尾随。

手提包也是展示的工具。职位低者才须注意一些拉拉杂杂的小事(不注意琐事,是地位高者的作风),然后在手提箱中塞满了文件。职位高的人只要带最重要的东西就行了,因此商界的大人物,皆视鼓鼓的公事包为一大禁忌。

办公室的座位亦为大人物显示身分的工具之一,因为当拜访者一陷入了柔软舒服的沙发中,他就可以高高在上的俯视他们。我们也可以说,大人物提供你舒适的享受,却让你伏拜在他面前。

大人物展示身分的方法很多,但外行的人较不易看出,何况这些方法还因人而异,不过大体上来说,这些方法中包括了两个基本要素,那就是时间和服务,大人物的时间似乎永远不够,而他们要求的服务似乎永无止境,大人物总是忙碌不堪,他们要督促属下做事,他们的备忘录永远记得满满,他们没有时间和你多说两句话。事实上他们不一定要变成上了发条的时钟,只不过这样做,能让他们觉得自己颇为重要罢了。

仆人的服务是身分的表征,尤其在今天这个仆人已渐稀少的社会中情形便是如此。最近伦敦一位上流社会的男士,因为反对空气污染,于是身体力行的改骑脚踏车,此举令同阶层的人大不以为然,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司机替你驾车或开关车门,简直就无法表露你的身分。

现在我们该谈到天才了,天才一向以作品来展现自己的地位、音乐家、画家或其他的艺术家,都以作品而名传千古,因此他们无须费神另觅扬名之道,作品就是他们的代言人。

至于社会上其他阶层的人,也各有其类别的特色。我们刚才提到过的模仿者,就是喜好收集膺品和仿效上阶层人的活动的人。此外还有喜欢自夸的人,成人虽不会象小孩那样吹嘘:“我比你强。”但他们会用委婉的方法,达成此一目的。社会地位高的人,自不能免除这个毛病,不过他们会让别人替自己吹嘘,于是奉承者便应运而生,而且奉承者往往借此来擢升自己的地位·

爱开玩笑的人,也是地位较低者中的一个类型。这类人爱用取悦同伴的方法,换取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也许无法让人尊重,但至少他带来的欢愉还使别人需要他。

喋喋不休者在社交场合上讲个不休,因为他希望成为注意的焦点。最后一类是争论者,这种人总是环伺在一旁,一有机会他就打断别人的言论,引发一场争端,其实他的目的不外吸引他人的注意,而且增加自己的份量。

促发行为

能促发新情绪以代替旧情绪的行为

所有母亲都知道,当小孩打架、害怕或发脾气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用促发的行为引开他的注意力,至于婉言相劝或要胁,则大多不能奏效。

想改变他人心情的促发者,要注意的就是集中注意力,他必须加强环境中的其他刺激,使这些刺激侵入对方注意力集中的范畴,然后将其心情转变成促发者所欲得到的模式。父母常拿新奇的玩具或新鲜的玩意,劝导哭闹中的小孩,就是这个道理。成人的心情比较不易受影响,不过还是有几种促发方法相当具成效,因此这些促发方法,也成为颇具特色的社会行为。

成人促发法中,最常见的就是“幼儿假相”。这种方法多为女性采用,她们装成小女孩的模样,对男伴撒娇,成年男人多半难以抗拒,油然兴起一股温柔和保护的心绪,此时他们不再是个挑剔的伴侣,而是变成了慈爱的父亲。伴侣间的昵称,也含有促发的意图,例如“我的小宝贝”或“甜心爹地”,而且通常还有“幼儿假相”的动作,象噘嘴或张大眼睛等与昵称一起出现。在这些童稚的动作中,象把头靠在父母胸膛那为歪向一边者最为常见,通常男伴看到之后,父爱之情会油然而生。

年轻恋人的谈话常作童稚之语,他们象小孩那样亲热的依偎,也象求爱中的鸟类一样互赠礼品,此皆有助于减低心中的疑惧和忧虑,因此为爱侣间所经常使用,借以使彼此的关系得以完美的进展。

侮辱信号

任何动作如果表现得不合于时间或地点,都可算是侮辱的信号;不过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是从粗野的拒绝到严重的要狭等一些带有损人的意味的特殊信号。

1不感兴趣的讯号。任何人想侮辱他人时,起先都是不理睬,这方法若没有效,才加以嘲笑,这也产生不了作用时,才攻击。虽然这种方法不免过于简单,但是最温和的侮辱手段,确实是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对方先给你一个软钉子,交谈时哼哼哈哈,或者眼珠、头部随意转动,顾左右而言他。

2厌倦的信号。如果不感兴趣的表现不能使对方知难而退,只好公开显示自己的厌倦。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打哈欠,当然,做深呼吸、凝视远方的表情和不断的看手表等,也常能见到。因此看表的方式很可能引起误会,必须做得技巧些。

3不耐烦的信号。利用小动作表示自己极欲离开的方式,称为“迷你火车头运动”,搓手指、抖脚板或手掌不断轻拍身体等,都是表示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正打着想离开的节拍。看到这种情形,应该由直觉的反应得知自己的确是非走不可了。虽然我们没有做过正式的记录,不过,拍抖的频率和想离开的程度成正比是殊无可疑的。

4优越的信号。很多人以某些小动作表示自己地位优越,来侮辱人。最明显的例子是头向后微仰,两眼半闭,表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斜眼看人,这是极高身分人士夸张的表现。通常较具权势的人头抬得较高,阶级较低的,头也较低。对方和我们都不会意识到这种分别,但它确实是在你我之间不断的重复着。

5假恭维真讽刺的信号。讥刺侮辱法通常是使用假恭维的形式,通常的做法是将友善的表情稍加变化,以使对方感到不快。其中最常见的,是诡笑和爱笑不笑的脸色。两者都是扭曲的微笑动作,微笑的本质消失,加上一些令人不快的酸意或醋意。

这种扭曲恭维的表情特别令人气愤,因为它起先似乎表示友善,但最后却反而是讥诮。

6假装不舒服的信号。人们有时会用不舒服的表情来加强厌恶的情绪。感伤的用拳敲自己的头,两手猛抓或掩住脸庞,或者把脸部五官扭曲得不成样子等,都是表现愤怒的夸张手法。他们夸张的表达,目的也不过在表示学生或侄子的愚蠢多么令他们头痛而已。

7拒绝的讯号。在不感兴趣和当面叱责之间,有某个程度的缓冲,即做温和的拒绝。这种表情里,没有动粗的意思,只是叫对方最好走开。抖动大拇指是最常见的手法,但是伸直手臂,作势推人而并未真的去碰对方的动作也很常见。最强烈的做法是所谓的拍虫法——用手把对方挥开,好象对方只不过是一只令人厌恶的昆虫。

8嘲笑的讯号。嘲笑也是侮辱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用嘲笑侮辱人比直接的挑衅更令人难耐,挑衅的动作中含有敌意,也含有实际攻击的可能,但基本上,这种动作最少能使对方觉得自己还值得一斗。嘲笑则不相同,既含有敌意,同时也将对方不看在眼里。这就是为什么公开的嘲弄很容易激起他人强烈的反应。

嘲笑的方式有很多都被刻意修饰。忍俊不住、用手掩口,但实际压抑不下笑意的样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式是向同伴挤眉示意,但这个方法经常会被受嘲者看出来。

代替性的行为

紧张时刻出现的焦躁行为

我们的内心有冲突或沮丧之时,就会做出一些彼此不相关的小动作,这些动作都属代替性的行为。

一个紧张不安、正在等待面试的女孩不停的将衣服扣子开开关关,她不是在修饰自己的仪容,而是在从事代替性的动作,不过她对自己的动作可能毫无所觉。

代替性的行为是重要的社交信号,显示一个人心中有所压抑。经过训练的空中小姐,即可借此识别那几位乘客正感到紧张。有些乘客会不自觉的把不安的心情,化成一连串无心的小动作。他们会不断的看机票或护照,然后再塞回去,或是检查手提包的东西是否安在,表面上他们在做最后的检查,事实上他们在离开候机处时,都看过一遍了,他们只不过正处于紧张的状态,压抑自己逃跑的冲动罢了。

观察显示,旅客登机前的代替性行为,除了检查机票外,最常见的就是摸脸、搔头、拉耳垂或是双手到处摸索。有些人知道这些小动作会泄露自己的秘密,但还是无法予以免除。机场的候机处,常可以看到一些冷静又怡然自得的“季节性旅客”,不过看仔细点,你会发觉他抽烟的方式很奇怪,因为即使那枝烟上并没有烟灰,他还是不停的在烟灰缸上轻弹。这类无意义的动作虽不易观察出来,但毫无疑问也是代替性行为中的一种。

抽烟本身就是一种代替性的行为,一个人烟量的多寡,并非取决于烟瘾,而端视这个人生活所受的压力而定。抽烟会让别人以为你正为了享受尼古丁的乐趣而忙碌着,事实上你可能正好借此排除了内心的焦虑感。

人类为掩饰不安的情绪,不知不觉中选用了某些代替性的行为。在社交场合上,由于我们对自己的表现都不够有信心,所以代替性的行为也最为常见。男主人穿过房间时,揉搓着双手(代替洗手),一位客人小心翼翼的摸摸衣服(代替整饰仪容),女主人把几本杂志移到一旁(代替打扫)等,尽属此类。他们忙着这样做,只是为了减轻社交行为展开前的紧张心情。

许多人有其独特的代替性行为。例如运动员在重要的比赛前猛嚼口香糖,总经理在会议上用手帕拭眼镜,然后才回答一个难题,女演员或许玩一绺头发,小男孩咬指甲,演说或不停的整理稿子,主席玩弄着眼前的打印台,医生一直在上手表的发条。至于那些在任何场合,都没有小动作,而全神贯注在主要目标上的人要不是极有威仪的圣人、君主或大亨,就是与社会隔绝的怪人或疯子。

(初阳摘编自《观人术》)

猜你喜欢

大人物小动作信号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完形填空二则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小动作、大动作
信号
高处信号强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