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特异的思维方法

1988-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8期
关键词:维勒统帅构筑

若 谷

目前,大多数青年习惯于求同性思维,容易墨守成规,四平八稳,一切结论都需要找出老祖宗的经典作依据,不敢或不善于在对大量的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假设和构想。而特异性的思维方法,敢于冲破既成理论的影响,不囿于旧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能够提出超常的构题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现综合整理特异思维的若干方法,以飨读者。

跟踪思维

哪怕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有时可能激起你思维的火花,并在这种思维火花的指引下,去跟踪那种潜在的发展趋势以及那些关系着全局的正反两方面的问题。由于思想上不停顿地跟踪一个问题,因而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氰酸和氨水加热得到了白色结晶尿素。但当时人们都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得到,决不可能从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维勒坚定信念地跟踪这一发现,经过一系列的反复实验,才确证它是尿素,为有机化学开辟了先声。

融合思维

在家庭生活中,许多青年人和老年人生活经常发生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们思维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年人的思维是收敛型的,现实感使他们脚踏实地,很少耽于幻想之中,对违背常理的事情往往出来阻挠,喜欢缅怀历史,对新的东西和美妙的未来感受力和想象力差。青年人的思维是发散型的,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未来的计划和幻题,敏感也常把他们引向不同的极端,使他们的思想象醉汉似的摇来晃去。这两种思维各有千秋,离则俱损,合则两离。融合的方法是老年人要更多地关心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为自己的思维注入新的热情和生机。青年人则要克服轻率急躁的情绪,要在自己的思维之翅上绑上重物,以便使它更接近现实而不致在幻想的云雾中迷路。在两种不同的思维间建立必要的张力,家庭生活中的冲突就会在美妙和谐的融合中消失。

设问思维

鲁迅读书,常常提出设问,循题而读,抱题深究。据周建人回忆,鲁迅看书学习,多想苦想,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有时甚至彻夜不眠。鲁迅读书之所以常有独到的创见,就因为他从来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遇事喜欢问一个“为什么”。他在“五四”时期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就是:从来如此,便对吗?正是以这个令人震惊的“问号”发出,他破除了几千年“从来如此”的传统观念,揭开了“吃人”——这个封建社会的秘密。

方形思维

数学告诉我们:在若干周长相等的不同四边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也许正是这一常识的启示下,拿破仑把军事统帅的智和勇比喻为正方形的底与高。他认为:只有在军事统帅的智谋与勇敢相等地向前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假如军事统帅勇大于谋,容易贪战失利;谋大于勇,则会优柔寡断,丧失战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正是因为他的谋有余而勇不足。任何一种人才,均应有知识智能相等正方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演员的基本功与表演艺术,作家的洞察力与表现力,科学家的知识与创造性思维,领导的专业与管理水平等等,都要设法构筑自己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构筑起来了,然后由于“底”或“高”的延长,呈现出新的矩形,然后又要构筑新的正方形。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互相配合、衔接,就构成我们社会整体的最大效能。

(摘自《创造与人才》)

猜你喜欢

维勒统帅构筑
《论语》知多少?
十多年带着重病妈妈去上学
材料星故事(一)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妙设游戏构筑精彩的体育教学
下连队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
西汉南北军(北军)史实新考
筑一道抗“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