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没有错

1988-08-23周碧华

中国青年 1988年2期
关键词:高喊师范大学

周碧华

郎郎—你是谁?你在哪儿?读了你的信我震颤了,我想认识你。可一时认识不了也无所谓,此刻我好难受,我只想把心中的郁闷向你诉说……

我是已毕业的大学生,可现在我真想回到可爱的大学校园去,让清新的空气冲涤我的肺腑,我真想上前线赤膊上阵狂吼猛冲一刀见红然后在热血燃烧中满足地倒下……总之,我不安于现状,生活得没劲!

然而你还得雄赳赳气昂昂强露微笑以示对生活充满信心,不然领导会背后说你消极消沉不是个好青年;不然年迈的母亲又会唠叨过去他们一天一餐稀粥都不保险,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是的,你还有什么不满足?1980年全国录取27万大学生,你是27万之一,数百万残兵败将在你笔下发出哀鸣,你却胸佩闪闪校徽跨入高等学府,何等踌躇满志!

我渴望大学这座炼炉能把我这颗粗糙矿石炼出色度力度来,我渴望自己能在大学让知识充塞我的每一个细胞。可是,当我发现读大学文科教材就如同嚼炒了数遍的现饭一样没有一点韵味时,觉得自己在考场上流下的汗水实在可惜,当我发现某老师的讲义写于1962年,比我的出生还早一年时,我感到一种被愚弄的痛苦。喻杉笔下“关关睢鸠”的教授又何止一人!学4年师范专业又有谁教你怎样教书?毕业时一纸通知将你无可选择地发配出去。

这下可好了,社会天地大而广阔,你可扬翅踢腿了。然而你的翅扬不了,腿舒展不开,你的十五六岁的学生不愿读师范,他们说自己的理想不是当教师。说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可他们反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冒充高干子弟、冒充侨胞、冒充记者、冒充导演,就是没有冒充教师的?你在台上口若悬河做思想工作,可现实恰恰相反,让他们在心中暗骂你是职业骗子。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几十年就那几个人的,80年代的青年学不到80年代的文章。于是四下里高喊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如同阿Q在未庄高喊“革命了革命了”,可“带兵的依然是先前的老把总”。你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也没劲,你想打破框框,就有人说你轻狂,说你目中无人。你需四平八稳,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干,圆圈画得越圆就是听话的好孩子。一句话,你的言论你的思维你的行为,一切都只能在一个模子里浇灌而出,不思进取不思变革,自有人有法给你定型压模。原先还有同伴一同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然而不久被一种无形的网一一俘获,逆来顺受,明哲保身,难得糊涂,刚刚接受的现代科学文化意识在古老的民族心理面前不堪一击。你即使有一腔热血与崭新的思想、冲天的干劲,亦如一泓清泉流入沙漠,不久便会被吸干而至消亡。你想得越多,思想越深刻、越痛苦,便越觉得这日子空虚,倒不如学人家早成家、抱孩子、洗尿布似乎很充实。然而你又不甘寂寞,不甘流入平庸,面对华夏神龙在改革的号角声中艰难地扭动身躯,面对飞逝而过的时光和日近一步的坟墓——你怎能不大吼一声:我要活得有价值!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可我不明白:人们为何反指责我们这代大学生“差劲”?我们大学生为何“不受欢迎”?

猜你喜欢

高喊师范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一年 新气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葵花听指挥
跪地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