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故乡土地的年轻台胞
1988-08-23钟鸿烈
钟鸿烈
大陆是个谜,故乡更是个谜。带着猜测和好奇,年轻的台胞们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把“长城”穿在身上
一位姑娘风尘仆仆地登上长城,在万千游客中,她显得更为兴奋。她是出生在台湾的施小姐,今年只有18岁。
施小姐正在日本一所华侨学校读书,假期特意来到大陆观光。对于故乡,她只在地理课上听老师讲过长江、黄河,只听说宇航员在天外用肉眼认出了万里长城。今天她终于来到了故乡,登上了长城。她高兴地从包里抽出一件印着“我登上了长城”字样的外衣说:“回去后我一定把‘长城穿在身上,看看谁能赛过这件服装。”
走一路买一路胶卷
几位青年台胞就要告别大陆了,整理行装时,林先生举着个小提包神秘地说:我的收获都在这里。别看平时我很少摆弄相机,这回却拍了12卷。看来我是冠军了。另一位杨先生笑笑说:恐怕你这冠军当不成了,看我拍了23卷。本来也没准备拍这么多,可是越看越想拍,于是就走一路买一路胶卷,现在还没照够呢!
杨先生是台湾土生土长的。他说:台湾就那么大的地方,乘一天车可以绕岛环行一周。在那里看不到故宫、天坛、颐和园,更不会真实地了解大陆。对我来说,大陆有千千万万个谜,取一个镜头,拍一张照片,解一个谜,几百张照片怎么够呢?你看我什么都拍了,珍妃井、天坛、九龙壁;街头漂亮的小姐、学生;“全聚德”烤全鸭、厨师、服务员和王府井的小吃摊……对了,还有厕所、垃圾箱以及房顶上的荒草……我给这些照片取个全称叫“大观园”,北京话叫“大杂烩”。我准备回去后把这些照片一半留给自己,一半送朋友。
闽南酒家与丰泽园
中午时分饥肠辘辘,我伴着四位台胞到“闽南酒家”就餐。走上二楼,只见宾客满堂,我们正踌躇着,迎面走来一位服务员。我忙把她拉到一边说,有几位台胞想在这儿就餐,请给个方便。她略停片刻,笑着对我们说:“欢迎各位惠顾,请吧。”按着她的手势,我们被领到一个雅致的单间。一人一块热毛巾,一人一杯热茶。席间,服务员还详细地向客人介绍着每一道佳肴。客人对我说:这个店的小姐满亲切,我们多付些小费吧。我说:不用了,你们远道而来,礼当如此。临行前客人填写了表扬卡。
傍晚,我们从友谊商店出来,又到了就餐时间。我们慕名来到了新开业的“丰泽园”吃山东烤馒头。
这个店门面漂亮,门前有人接,但屋里却没人管,我向服务员要了菜谱,点了许多菜,服务员都摇头说没有,只好有什么吃什么了。菜一道道上来了,饭没吃几口,汤也上来了,弄得桌上摆不下,只好将一些菜放在别的地方。席间客人想用茶,问了几次无人理,可一会却来个服务员生硬地说:“你们谁付钱?”一句话把客人吓了一大跳。经过解释才“照顾”最后付钱。这时陈先生望着一块制度牌说:上面第二条明明写着上班不聊天,还有态度和蔼、亲切。可是我们从6点钟进来,到现在已经40分钟了,柜台前最多时有五六个人在聊天,最少时也有两三个,这个规定有什么用?临走时陈先生在评比卡上饭菜质量、饭店卫生设施栏中,写了个优字,又在服务质量上写了不满意几个字。
第二天客人又到东郊办事,客人点名二顾“闽南酒家”,仍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事后他们对我说,大陆开放搞活还要深入,付小费是顾客对服务员的一种鼓励,可否施行?如有机会再来北京,我们还要到闽南酒家。
20天不洗手
在人民大会堂的接见大厅里,一位慈祥的老人缓步走来,频频地挥着手,为将要离开北京的青年台胞送行,这就是尊敬的邓颖超大姐。在欢乐的大厅里,被接见的张先生兴奋地握着老人家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接见结束后,许多人围拢过来紧紧地握着张先生的手说:没想到这样有名望的人会接见我们。你真幸运,你有一双幸运的手,20天别洗手。张先生连连答应着:对!20天不洗手,回去后让我的爸爸、妈妈、同学、朋友都握握。
那天晚上台胞们都很激动,一些来自美国、日本、巴西的青年台胞在明信片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一封封地投入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