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圈 劣圈 怪圈

1988-08-23李以渝

中国青年 1988年4期
关键词:怪圈悖论改革

李以渝

哥德尔定理被誉为“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中的里程碑”。《GEB—一条永恒的金带》围绕哥德尔定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幻、深奥、美妙的世界,启发我们用新的角度看待自然、看待社会。

《金带》一书涉及许多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问题。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思维中的“怪圈”,或叫“二难悖论”。举个例子:“我说的这句话是错的”,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如果认为这句话正确,那么根据这句话的内容,说明它是错的;而如果认为这句话是错的,那么符合这句话的内容,则这句话是正确的。可见,两种回答都不行,确实两难。造成这种两难的状况,是因为这句话犯了“自我相关”或“层次缠绕”的毛病。“这句话是错的”本来是说明某个对象的,属于陈述的层次,然而当它用来陈述自身的时候,它又属于被陈述的层次,于是就陷入了“自我相关”与“层次缠绕”的怪圈。

这种怪圈并非哲学家的杜撰而是真实的存在。请看下述社会悖论:复杂的社会管理需要较多的管理层次,但是由于干扰、信息衰减、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时滞等原因,层次愈多愈削弱系统控制能力。这是一个悖论—控制需要的层次削弱了控制,它的二难性即增加或减少层次都将削弱控制。经济体制改革在“管”与“放”的关系上也有二难性,存在管—死—放—乱—管的怪圈。再看作为社会系统要素的人,自己做着自己深恶痛绝的事,说到底是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缠绕。这些悖论,实际上都隐藏自我与对象、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层次的缠绕。它们便当前社会改革面临难题。

如何看待怪圈?1931年以前,数学家们都试图在数学系统中排除这种怪圈,证明数学的一致性(无矛盾性)和完备性(该系统的理论框架内能容纳一切正确的命题),直到哥德尔发表论文指出没有一种公理系统可以导出数论中所有的真实命题,除非这种系统是不一致的。于是,怪圈成为无法避免的幽灵。

今天,在数学、逻辑系统中,怪圈确实还没有排除,也许永远无法排除。但对于社会系统,我却有不同的看法。从自组织理论看,自组织系统(生命、社会系统)都是成核发展的,即先形成基核,然后向外扩散。基核既是被组织者又是组织者,是结果又是原因,是部分又是整体。它虽然将这些层次缠绕在一起,却不产生悖论,反而使系统生机勃勃。我将产生悖论的层次缠绕称为“劣圈”,而将不产生悖论的层次缠绕称为“优圈”。

然而为什么形式系统(公理系统)产生“劣圈”,自组织系统产生“优圈”呢?因为形式系统中的元素是僵死的,只能按固定的法则推演,而自组织系统的元素充满活性,可以自由发展,而发展的结果能实现系统的自我超越、自我更新。比如,遗传基因DNA能产生新的生命;人脑非逻辑思维如灵感思维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缠绕能创造奇迹。但是,一般认为社会系统是自组织系统,应当产生“优圈”,怎么会出现前述的“劣圈”呢?答案是,我国现在的社会系统还不具备充分的自组织性质,相反,却是以形式系统为背景的。即是说,它按某种模式运行,层次间的联系是命令式和机械重复的,缺乏内在活力、主动性和创造性。

哥德尔定理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以形式系统为背景的社会系统必然存在社会悖论,必然进行改革。而自组织理论则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的方法。改革的实践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例证,“京海”“四通”等民办公司的诞生和发展都带有明显的自组织性质。企业有很强的活力。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优圈”—领导又是职工、职工又是领导;中外合资企业中也有这样的“优圈”,只要是公司的事,就不分你我,谁遇到谁干;首钢的改革,打破干部与职工的界限,也是这种努力。

社会主义制度应当能够使社会系统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这是通向理想社会的“金带”。

猜你喜欢

怪圈悖论改革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怪圈
改革之路
“帽子悖论”
破解“不超不挣钱”怪圈
改革备忘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改革创新(二)
罕见病保障政策陷入“怪圈”